厦门深度游特色古建筑游玩指南 厦门的历史景点


厦门深度游特色古建筑游玩指南 厦门的历史景点

文章插图
建筑是凝固的时光,没有到厦门的特色建筑下走一遭,怎能说你了解厦门
厦门翔安区管辖的马巷镇有着悠久历史,自宋代以来马巷就是官方的重要驿站,素称“七泉之巨郡,南北之要冲”
据《马巷厅志》载,马巷厅治广三十二里,其辖区所在地马巷镇马巷街名列闽南四大古镇之一,而作为守护城池的城隍庙更有悠久的历史
据清朝祀典记载,“凡有地方官住所地,必须建城隍庙、文武庙、姐祖庙及保生大帝庙,为地方官员朔望拈香之所” 。
1993年城隍庙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公布为涉台文物古迹 。
马巷的城隍庙很好找,就在城隍庙路上 。城隍庙路的路口有一座石牌坊,坊额上写着“舫山胜迹” 。
城隍庙里由龙王宫、福德堂、观音堂组成,错落有致、古朴庄严 。
仔细观察,墙上还能看到清朝时雕刻的精美浮雕 。
在城隍庙的左侧还有一座供奉着关公、关平、周仓及孔子、孟子、朱熹神像的文武庙 。并邀请文人墨客撰联挥墨在庙外的石柱、琳琅满目、增辉添色 。
类似这样的建筑厦门有很多,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石,土楼木楼融中西 。这描绘的是闽南传统建筑↓
红砖古厝
红的墙,灰的瓦,婉转灵动的燕尾脊,精致古朴的砖雕和窗棂,浸染了深厚的古早气息 。
远望红砖古厝,最吸引眼球的除了屋顶最佳形制的燕尾脊之外,便是红砖墙的立面,墙面每每刻意组砌,贴面镶嵌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成为富于变化的砖砌艺术 。
红砖古厝建筑平面规整,均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以三间张双落大厝最为典型,罕见五开间的大厝,规模大的院落还加护厝于左右 。
红砖古厝这样一种朴拙的建筑,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 。
新垵古民居
海沧新阳的新垵村约有70座闽南古厝,均为清末民国初期下南洋的侨民回家建设的,是典型的闽系红砖建筑群 。
地址: 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北区
郑氏聚落
拥有着半世纪之久的红砖古厝,是经过“8.23”炮战洗礼后,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厝 。采用中轴对称布局,房顶也是极具闽南乡土建筑风情的双燕尾式、马鞍式还有角脚楼,屋顶的红瓦铺设了三层,冬暖夏凉 。
地址:翔安区大嶝街道田墘社区
"嘉庚建筑”风格
“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风格建筑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 。传统闽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砖墙与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为一体;空间结构上注重环境的协调;选材用工上“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 。
嘉庚建筑大量运用白色花岗岩、釉面红砖、橙色大瓦片和海蛎壳砂浆等闽南特有建筑材料,在形式上博采众长、敢于突破创新,将传统的屋瓦屋脊进行改良,实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功能性结构的结合 。
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由嘉庚先生于1913年倾资创办,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
代表性建筑:南薰楼、道南楼、集美中学等
骑楼
骑楼在闽南虽然仅有近百年的历史,却早已成为了闽南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清代以来,西风东渐,骑楼开始传入厦门 。不少从南洋回来的闽南人建商铺经商,他们把异国他乡的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上,骑楼这种上楼下廊、“商住合一”的居所应运而生 。
骑楼最早在中山路、大生里一带建造,这种建筑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变成与顾客的共享空间,既可以遮风挡雨,又拥有精致考究的店面,颇受欢迎 。
而最为特别的是,由于建筑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也成为了当时颇具有时尚感的建筑,迅速传播开来,成为闽南极有特色的建筑 。
代表性建筑:中山路、大生里、横竹路、镇邦路、开元路、大同路等街巷 。
鼓浪屿万国建筑
19世纪40年代,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蜂拥涌入鼓浪屿,并纷纷建造别墅公馆 。一百年后,这段血泪史凝结成一篇荟萃上千座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中外建筑群 。
如今,漫步鼓浪屿,“建于清嘉庆年间”、“建于1918年”...清晰的门牌记录让你不禁感慨这座小岛曾经的沧桑岁月 。这就是鼓浪屿,让你短时间内穿梭在截然不同的国度里,有巴洛克,也有古罗马,间或还有几许南洋风情 。
然而,中西合璧也好,洋为中用也罢,更多时间里,鼓浪屿的老别墅总是把人带入无限的回忆中,回忆一些气味,一些瞬间 。
金瓜楼
建于1922年,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 。该楼采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韵味 。
【厦门深度游特色古建筑游玩指南 厦门的历史景点】地址:泉州路99号
林语堂故居
约建于19世纪50年代,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 。1919年8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在此举办婚礼 。别墅为英式风格,拱券回廊,前部为两房夹一厅,为两层坡顶 。后部中间为小花圃,两旁为二层小楼,连着前面的主房 。
地址:漳州路44号
你不去走,不去触摸 。永远不知道老厦门还有这样的一面,温和沧桑又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