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不值钱的东西,为啥卖不得?

我国农村啊有许多俗语 , 它们往往来自于大家的实践与智慧的总结 , 口口相传 , 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 , 有的给农业生产生活做着指导 , 有的则寄托着各种各样的美好希望 , 那有的呢 , 我们现在乍一听也搞不清其中的道理 , 那么今天要给大家分享“卖房不卖门 , 卖牛不卖绳” , 你知道是这“不卖”是出于什么原因吗?
“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不值钱的东西,为啥卖不得?
文章图片
首先是“卖房不卖门”
我们都知道门是进出要道 , 也是家宅的脸面 , 客人往来 , 打眼一瞧 , 看见的就是家里的迎宾大门 。 我国从古至今呢对“门”是非常讲究的 , 举几个例子啊 , 像北京老四合院的广亮大门、商户富人家的“蛮子门” , 在规格、木料、装饰上都很考究 , 清朝时对门的规格还有严格的规定 , 就是说啊 , 懂行的人在人家家门前转一圈 , 数数门钉几排几列 , 基本就能摸清这家人的身份地位了 。 所以有这么一个词叫“门风” , 不就是指这个家族的德行风气和道德准则吗?这个词就说明了啊 , 门 , 某种意味上折射出一家人的内涵和修养 。 那卖什么也不能卖这些 , 是不是呢?人们可能认为啊 , 守住“门”这最后一道底线 , 就守住了良好的家风 , 那么很快 , 就能迎来触底反弹 , 带去新家的旧门呢 , 也能焕发新的光彩 。
“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不值钱的东西,为啥卖不得?
文章图片
再说“卖牛不卖绳”
说到这 , 我想起作家萧红的《生死场》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 说老王婆迫不得已前往屠场卖老马 , 就像是送马上刑场一样 。 她送葬一样卖了马 , 哭着回家 , 卖马的铜板还被地主家收走 , 王婆觉得他这半日卖马的痛苦都没有了代价 。 可见人和动物相处久了 , 自然而然会产生感情 , 牛就更是这样了 , 过去机械尚未普及时 , 对农民来说 , 牛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 春耕秋收它都帮得上忙 , 任劳任怨、踏实肯干 , 与人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 因此 , 人们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卖牛 , 一定要卖呢 , 也会留下自己牵牛的绳子 , 相当于留下了一种眷恋 , 对老牛的一种念想 。
“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不值钱的东西,为啥卖不得?
文章图片
好了 , 我们今天关于“卖房不卖门 , 卖牛不卖绳”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 其实这句俗语也是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恋旧持家的期望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不值钱的东西,为啥卖不得?】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