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生物创始人重返学术界,加盟西安交大专注临床转化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张赫实习采访人员侯佳欣
“时隔27年 , 我又回到了这里 。 一路走来 , 从临床工作到基础研究再转到转化型研究 , 从医院到学校再到企业 , 从研发服务到自己的新药研发 , 如今又离开工业界 , 回到学术界 , 我的事业追求都是想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 最后让病人真正获益 。 ”
10月15日上午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会议中心内 , 西安交通大学基因与细胞治疗研究院揭牌 , 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为范晓虎教授颁发了该研究院院长聘书 。
当天的范晓虎一身黑色正装 , 头发也精心打理了一番 , 显得格外精神 。 尽管已经无数次来这个地方 , 但范晓虎还是显得有些激动 。
今年4月 , 创业7年的传奇生物创始人范晓虎在首创药物全球上市以后“功成身退” , 宣布暂别工业界 。 他当时表示 , 会先休息一段时间 , 然后重新出发 , 未来仍将专注于细胞疗法 。
而今以全新的身份重回母校 , 范晓虎感叹地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人员说 , “变化太大了 , 我离开那年 , 肾移植科刚刚从泌尿外科分离出来 , 一切刚刚起步 。 27年后 , 这里的肾移植科已成为全国领先科室 。 不仅如此 , 一附院在多个医学领域都领先全国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
传奇生物创始人重返学术界,加盟西安交大专注临床转化
文章图片
10月15日 , 马辛格书记为范晓虎教授颁发院长聘书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网图
27年 , 从医院到企业 , 从临床研究到开发新药
“我1993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就留校了 , 从事肾脏移植临床工作 。 当时 , 为了保证肾移植的患者不排斥 , 免疫抑制剂必不可少 。 然而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成熟的新药研究体系 , 这些药物完全依赖进口 , 用法用量也依赖国外经验 。 ”范晓虎回忆说 , 这些免疫抑制剂虽然能抑制患者的排斥反应 , 但也因为用药剂量缺乏合适中国人的指南出现了不少难以预测的严重毒副作用 。
范晓虎说 , 除了监测一些基本检查指标变化 , 当时在临床上可以说是缺乏对于免疫状态的评估和器官毒性的监测手段 。 这些药物的使用 , 我们多数是根据欧美的文献或者药物的标签来计算剂量 , 这种用法并不科学 , 没有考虑到人种差异性的问题 , 但我们也只能摸索着来 , 国内在应用免疫学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
“看到临床有这些问题 , 医生也常常困惑不已 , 我当时脑子里有了一个想法:要设法有条件做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 希望医生有一天能够有足够手段驾驭病人的免疫系统 。 ”而今回忆起那段日子 , 范晓虎依然显得有些出神 。
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 , 范晓虎先是到了日本广岛大学做临床研修 , 随后进入大学院学习深造顺利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 随后 , 范晓虎又前往加拿大进行博士后研究 。
2004年 , 在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工作期间 , 范晓虎在小儿ABO血型不合心脏移植的研究方面取得世界级学术突破 。 其在NatureMedicine发表原著论文首次阐明了人类B细胞免疫耐受机制 , 论证了婴幼儿在移植前无需考虑ABO血型相合的理论基础 。 这些工作为器官移植领域带来了重要的改变和贡献 。
“在多伦多病童医院的四五年里 , 我一直在与临床医生合作 , 用临床病人的样本来做转化型研究 , 没有现有方法就自己开发 , 没人研究领域就自己创立 。 ”范晓虎称 , 虽然多年来我的工作几经辗转 , 但是其实主线都是围绕一个梦想——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 能让病人少受一点苦 , 多一分希望 , 比起发表更多的论文更我最想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