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来历-武夷山的传说故事

今天分享一篇【武夷山的来历-武夷山的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阅读这一篇百科内容吧,看完之后记得点赞分享出去给朋友们看哦!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 。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赣语、闽北方言和国语 。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
武夷山的来历-武夷山的传说故事
相传古时候,武夷山的幔亭峰上住着一位姓彭的老人 。那时,武夷山洪水泛滥成灾,逼得老百姓只好躲进山坳里过着穷苦的日子 。
俗话说,山有顶地有主 。老人就带领老百姓披星戴月,餐风饮露,含辛茹苦地开山治水 。到了白发白眉白须的时候,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开山始祖了,于是人们尊称他“彭祖” 。彭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彭武,一个叫彭夷 。说来也怪,他俩一落地便见风就长 。一阵春风吹过,他们能喊爹叫娘;二遍春雨飘洒,他们能站立行走;三瓣春茶绽芽,他们能下地奔跑 。
兄弟俩聪颖过人,智勇双全,从小就跟随彭祖翻峻岭,钻密林 。因彭祖长年累月开山有功,当八仙在武夷山棋盘岩上饮酒时,乡民们便去求仙人为彭祖赐寿 。彭祖活到880岁的时候,被玉帝召上天成仙去了 。临走时只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锄头和一弯弓箭,嘱咐两个儿子要继承祖业,日夜不停地开山治水,为百姓造福 。
彭祖走后,两兄弟不忘父亲重托,扛起锄头,拿着斧子,背上弓箭就进山了 。他们挖呀挖,挖了360天,挖出了九曲十八弯,治住了咆哮的山洪 。他们砍呀砍,砍了720天,砍倒了一丛丛荆棘,开出了一片片良田 。他们种呀种,种了1800天,种上了垄垄岩茶,栽上了稻谷和果树……
兄弟俩又用弓箭射死了猛虎,除掉了恶豹,把山上捉来的野兔、野鸡、野猪等送给村里的乡民饲养 。他们还在山上种了琪花瑞草和珍贵药材,把山山水水装点成人间仙境,百姓们过上了鸡犬相闻,安宁幸福的日子 。
彭武、彭夷死后,人们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为了纪念这一对开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此山,称这碧水丹山为“武夷山”了 。
武夷民俗
喊山与开山
喊山与开山原是武夷山御茶园内举行的一种仪式,每年于惊蛰日由知县主持祭祀活动,在规定的程序中,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祈求神灵保佑武夷岩茶丰收、甘醇,是为“喊山” 。“开山”一般定于立夏前三日之内,茶农们赶早在制茶祖师杨太白塑像前静默行祭 。早餐后由专人带至休茶地,分散采茶,待太阳升起、露水初收之后,带山人向采茶工们分民烟卷,表示可相互对话,开山仪式才正式结束 。喊山与开山是武夷山茶农特有的习俗 。
茶区三角戏
采茶戏有两个发源地:一是赣南九龙山茶区 。二是赣东铅山县武夷山茶区 。(而武夷山茶区实际上是包括武夷山南坡的崇安、光泽、建阳、建瓯等古代著名产茶地) 。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是武夷茶北销的重要集散地,采茶歌舞十分活跃,所以说武夷山茶区孕育着采茶戏的雏形 。
枫坡拔烛桥
【武夷山的来历-武夷山的传说故事】武夷山枫坡村的“拔烛桥”是一个很独特的民间习俗 。这个习俗和禁赌有关 。相传清咸丰八年(1858年),京官邱美金的“大大”(爹爹)见家乡赌博成风,土地荒芜,心中十分焦急 。于是,他心生一计,从京城传话称:由于赌博的瘴气遮住了家乡,麒麟看不见家乡的田,保不住丰收与平安,村民务必在正月里赶制百盏花灯、百个可插蜡烛的木架,在十四至十六日三天绕村游行,然后把花灯堆放燃烧,将赌具投入火中焚毁,清除瘴气,以求麒麟保佑 。乡民们遵此办法焚烧了赌具,安心生产,来年果然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此后,这种习俗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拔烛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