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到“我会分”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网
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到“我会分”
文章图片
渝州新都小区的垃圾集中投放点 , 设置有洗手池、遮雨棚、灭蚊灯、喷香机等设施 。 采访人员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10月24日上午8点 , 渝中区石油路街道茶亭北路社区渝州新都小区 , 居民们正在投放已分类好的生活垃圾 。 遇到不知道怎么分类投放的居民 , 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今年51岁的居民周崇端会耐心地给予指导 。
“以前小区没有设置集中投放点 , 放在每个楼层的垃圾桶密闭性差 , 一到夏天就招蚊虫 。 ”周崇端告诉重庆日报采访人员 , 现在实行垃圾集中投放后 , 楼栋干净整洁了 , 小区环境变好了 , 居民们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 , 再到“我会分类” 。
转换思路
让青少年向家长宣传垃圾分类政策 , 效果往往比志愿者好
要顺利实施垃圾分类 , 首先要让居民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
茶亭北路社区党委书记王静告诉采访人员 , 从2020年开始 , 街道和社区派出多名志愿者 , 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倡议书 。 在宣传过程中 , 志愿者屡吃“闭门羹” , 居民们对于垃圾分类不了解 , 觉得麻烦不愿进行垃圾分类 。
“这个时候 , 社区的垃圾分类带头人要站出来 , 把分类的好处和重要性宣传到大家心坎上 。 ”王静说 , 当时社区找到一些在居民中有声望的人 , 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增强宣传的信服力 。 随后 , 不少居民申请加入到垃圾分类宣讲队伍中 , 利用院坝会、业主微信群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
另一方面 , 茶亭北路社区通过青少年做家长的工作 。 “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 , 由他们去跟家长宣传垃圾分类 , 效果往往比志愿者还要好 。 ”王静介绍 , 社区开展了多场“小小宣传志愿者”主题宣传活动 , 让小区的青少年首先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 并通过他们传播给家人 。
楼栋撤桶
及时解决垃圾乱扔、未集中投放等问题 , 得到居民理解支持
2021年 , 渝州新都小区正式推行垃圾分类 , 并在当年7月底完成所有楼栋撤桶 。 “开始撤桶时 , 影响到小区近2800户居民的生活 , 当时我们还是面临了很大的压力 。 ”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何玲玲坦言 , 楼栋撤桶后 , 垃圾乱扔、未集中投放等现象时有发生 。
“我们对撤桶后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及时加以解决 , 慢慢取得了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 ”何玲玲介绍 , 小区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巡查垃圾收集点的分类情况 , 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工作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小区垃圾进行收运 , 保证桶内垃圾不超过桶容积四分之三;环卫工人增加保洁频率 , 保证地面无散落垃圾、路面无污水……
为鼓励居民正确分类 , 小区每月还评选垃圾分类最美家庭与个人 , 并公示在小区门口 。 “原来大家还嫌垃圾分类麻烦 , 现在看到集中投放后小区环境比以前还好了 , 大家的积极性也有了 。 ”本月被评为垃圾分类最美个人的居民唐成表示 , 小区是居民共同的家园 , 大家都愿意出一份力 。
制度保障
社区跟物业签订责任书 , 久久为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采访人员在渝州新都小区看到 , 部分垃圾集中投放点进行了改造升级:垃圾桶上方有遮雨棚 , 还有灭蚊灯、喷香机保持周边环境卫生 。 居民陈君扔完垃圾后 , 去旁边的洗手池洗了一下手 , “你看我们这里扔垃圾不脏手 , 这个雨棚还可以遮风挡雨 , 非常人性化 。 ”
垃圾分类投放后 , 不会出现混装混运 。 小区信息栏上标明了每种垃圾的收集单位、运输单位与处置单位 , 公示了相关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 , 居民们可以随时监督 。 “物业公司是小区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 , 应当负起相应责任 。 ”王静介绍 , 社区跟物业公司签订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书 , 物业公司应当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 设立不同生活垃圾相互独立的收运体系 , 建立兼职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