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的尽是什么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的尽


今夜月明人尽望的尽是什么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的尽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的尽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 , 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唱叹有神 思深情长——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2、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 。
3、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 。
4、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
【今夜月明人尽望的尽是什么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的尽】5、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6、”两句是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 。
7、如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鸦鹊也逐渐消停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 。
8、夜渐渐深了,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氤氲的馨香 。
9、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 , 却给人澄澈、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 , 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
10、“树栖鸦”是为了押韵而使用的倒装,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 , 周围一片寂静 。
11、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
12、这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
13、秋浓、夜深、露重,甚至连盛放的桂花也被润湿了 。
14、而夜露下降究竟有无声响呢?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天籁中最细微的声音,进一步凸显夜之寂静 。
15、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使人不寒而栗 , 但他却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用比兴的手法,衬托自己孤寂的心境 。
16、“冷”字是诗人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 。
17、 然而,夜深而人不寐,究竟是为什么呢?皓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遐思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往呢?两句景语 , 自然引出下面两句的人事活动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这两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虚拟悬想作结:中秋之夜 , 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离合聚散却不相同 。
18、如果哪家有人外出 , 哪个游子背井离乡,那么怀念之情就会像秋露一样,更浓更重地落在这户人家、这位游子身上 。
19、普遍性的情绪 , 体现在个别人身上,而这个别人也包括诗人自己,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
20、“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 , 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 , 凸显月夜的静 。
21、需要指出的是《全唐诗》选录此诗时,将“落”字录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 , 相形见绌了 。
22、 此诗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 。
23、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感情,加上一个情深意曲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 , 表现得委婉动人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