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的中药有哪些? 补血的中药有哪些


补血的中药有哪些? 补血的中药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中医理论上讲气血是人之根本,气血的充足是保持人体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条件,气血通则万病灭 , 尤其是女性朋友会,如果气血供应不足,衰老会变快,体质也会变得很脆弱 。那么你知道哪些中药补血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阿胶本品味甘、性平 , 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调经安胎等作用,为历代喜用的滋补珍品 。《水经注》即有“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的记载,故有贡胶之称 。《本草纲目》更是称其为“圣药” , 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的“三宝” 。据研究 , 阿胶主要是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合成的,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质 。药理实验结果表明 , 阿胶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生成,并能改善动物体内的钙平衡,使血钙升高 。此外,阿胶还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 。
何首乌何首乌,为常用的滋补强壮药 。以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入药,味苦、甘、涩,性微温,若生用,功在润肠通便;若制用,功在补肝肾、益精血 。另有白首乌 , 是以萝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块茎入药 , 虽功同赤首乌,但补力较弱 。由于何首乌有促进红细胞发育,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和轻泻等多种药理作用,故为重要的抗衰老药物之一 。它不仅为滋补强壮佳品,亦为乌发、悦颜、润泽肌肤之要药 。年迈体弱者常服则大有裨益 。
枸杞子《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 。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
人参《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 , 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 。现代研究发现 , 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 。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 , 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
黄芪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
三七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 。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 。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
当归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 。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 , 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 。因而 , 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 , 既可通经,又能活络 。凡妇女月经不调 , 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 , 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 , 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 。
熟地黄是由于地黄加黄酒拌和蒸制而成 。其味甘、性微温,功能滋阴补血 。《本经》有“填骨髓,长肌肉……久服轻身不老”的记载 。《本草经疏》誉其“补肾家之要药 , 益阴之上品” 。故“凡脏腑之不足,无不可得其滋养” 。现代研究证明:地黄有显著的强心作用 , 特别是对衰弱的心脏,其作用更明显 。
白芍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所常用,尤为妇科常用药 。正如《日华子本草》云:“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 。”临床上常与熟地、当归配伍,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经后腹痛等;与甘草同用,对胁、胃脘、腹、头、四肢肌肉等部位拘急疼痛 。
鸡血藤为昆明鸡血藤和山鸡血藤的藤茎,味甘、苦、性温,能补血养血、通经活络,现代研究证明 , 有升白细胞之作用,可用于因放射线照射过多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 。用鸡血藤汁熬制的膏,有大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的功效,老人及妇女体弱者可常服 , 可治手足麻木、瘫痪、月经不调、跌拉损伤等症 。
桑葚《中华本草》:“归肝肾经 。滋阴养血,生津 , 润肠 。主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 , 津伤口渴,消渴 , 肠燥便秘 。”《本草纲目》记载“桑葚能补五脏,利关节,通血气,安神定志 , 明目乌发 。”
小贴士
【补血的中药有哪些? 补血的中药有哪些】 以上介绍的是常用的补血中药 。服用时,应辨证用药,要分清是一般血虚、肝血虚、心血虚,还是心脾两虚 , 最好咨询过医生后再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