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

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 正式宣告了中国近代史的开幕 。 从这时候开始 , 原本自诩为“天朝上国” , 认为“中华物产无所不包” , 与他国可以好不来往 , 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清王朝也在英国人的武力逼迫下 , 不得不开启国门 , 被迫与已经逐步进入工业时代的世界进行沟通 。 当然了 , 面临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 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也没有放弃追求民族自强的脚步 , 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 , 几乎在每个节点上 , 都有那些睁开眼睛 , 看破时代迷雾去为了民族追求一条道路的人 , 而第一个这么做的 , 就是林则徐 。
林则徐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
文章图片
首先 , 林则徐是首先开始广泛寻求了解国外文化和技术 , 并且积极翻译以及学习的人物 。 组织大量知识分子配合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 采用熟悉西洋训练军队的方式来训练在鸦片战争中抵御英国人的清军 , 并且上书道光皇帝要求振兴国家的政治和军事 。 这一系列的行为其实都能够证明林则徐已经超越了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思维定式 , 而开始开眼看待逐渐变化的世界 。 尽管这个行为在晚清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取向中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背叛 , 但这完全不影响林则徐坚持自己的思维方式 , 而也正是林则徐的坚持 , 才开始培养出了第一批“洋务运动”的生力军 , 可以说正是由于林则徐的因材施教和不以老旧眼光看待事物 , 才为后来华夏大地与欧美国家的文化碰撞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而不至于一败涂地 , 完全被对方的先进文化所碾压 。
林则徐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
文章图片
其次 , 林则徐本人坚持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原则 , 在吸收西洋文化的同时 , 也顶住了外来侵略者的压力 , 彰显了一个爱国者的风范 。 开眼看世界并不难 , 困难的是当开眼看世界的同时 , 面对对方远胜于自身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 却依旧能够保佑自身的自信力 , 从而吸纳对方的长处强大自己 。 这点今天的很多人都做不到 , 他们屈从和迷信于文化以及武力的碾压 , 从而放弃了自身的坚持 , 但林则徐没有 , 英国人的强盛没有让林则徐弯腰 , 而是慷慨激昂的捍卫了文化的骄傲和骨气 , 虎门销烟至今都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和不朽的精神 , 在开眼看世界以外 , 依然能够抱有这份骨气 , 这种伟岸的价值观 , 也是林则徐胜过同时代很多封建士大夫的重要一点 。
林则徐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 , 一方面积极向国外学习 , 不故步自封 , 另一方面能在学习之余依然看到 , 落后的只是文化的一部分 , 而不是全部 , 自身的文化依然有可以学习和坚持的光荣一面 , 这点正是林则徐身为民族英雄依然能够流芳百世的重要原因 , 也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学习和崇敬他的本质 。 为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 奉献自身 , 不避艰险祸患 , 这种情操 , 正是一个民族英雄该有的伟大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林则徐是如何开眼看世界的?】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