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扫两次”可避免成为密接?多地已辟谣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刘颖琪武星如
近期 , 关于进入公共场所扫两次码可以避免成为密接的消息在网络流传 , 据称 , “扫完场所码进入该场所后 , 出门再次扫场所码 , 大数据就会证明你已出门 , 如有阳性者再进入 , 大数据能证明在时间上没有重合 , 可避免成为“密接者” 。
健康时报发现 , 对于这则消息多地官方进行了辟谣 。
“一码扫两次”可避免成为密接?多地已辟谣
文章图片
公众号“东营公安”图
上海:密接人员判定需疾控部门流调确认
一码扫两次是否真的能够避免成为“时空伴随者”呢?经上海辟谣平台向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求证 , 该说法为不实信息 。 对于密接人员的判定 , 还是需要根据疾控等相关部门的流调来确认 。 推广使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可以使重点场所进出管理更便捷 , 便于快速开展流调排查 , 让疫情防控更精准 。
“一码扫两次”可避免成为密接?多地已辟谣
文章图片
上海场所码 。 上观新闻图
山东东营:“场所码”无法区分“进入”和“离开”
10月26日 , 山东省东营市新媒体中心采访人员从东营市卫健委、东营市大数据中心等处获知 , 网传“离开公共场所时再次扫描‘场所码’可以证明出门”为不实信息 。 市大数据中心有关专家介绍 , “场所码”是用于标识该场所的位置、名称等信息 , 在疫情防控流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目前 , 绝大多数公共场所只有一个出入口 , 并只申请一个“场所码” 。 当有人扫描“场所码”时 , 只能说明其到过该场所 , 并不能区分是“进入”还是“离开” 。 因此 , 出门扫码并没有“证明出门”的作用 , 更不能避免成为“密接者” 。
浙江宁波:市民只需在进入场所的时候扫码
针对“扫码两次可避免成为密接”的说法 , 宁波市疫情防控办10月9日予以辟谣 。 宁波市疫情防控办提醒 , 扫场所码是为方便流调工作 , 确保一旦发现阳性病例 , 密接、次密接、时空伴随人员都可以通过场所码第一时间进行管控 。 市民只需在进入场所的时候扫码 , 出门后无需扫码 。
“一码扫两次”可避免成为密接?多地已辟谣】四川成都:扫两次码仅能证明进入两次
针对“一码扫两次就能证明你已离开”的网传信息 , 四川天府健康通相关管理部门专业人士8月29日向成都日报锦观新闻采访人员回应:此消息是假的 , 扫两次同样的场所码 , 只能证明自己又进入了该场所一次 。 “如果一个人隔了两天进入同一商场 , 扫了两次场所码 , 是证明这个人去了两次 , 还是此人隔了两天才出来呢?”
“一码扫两次”可避免成为密接?多地已辟谣
文章图片
四川成都 , 市民乘坐地铁需扫“场所码” 。 公众号“成都地铁”图
福建:无论扫多少次都只能证明“你来过”
据福建辟谣微信公众号9月5日发布的文章指出 , 闽政通管理部门的陈姓工程师指出:“答案肯定是不行 , 场所码主要用于记录个人出行途经点 , 无论扫多少次都只能代表当事人在某个时刻到过这个场所 。 ”陈工提醒群众注意甄别网上的消息 ,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
同时 , 陈工表示 , 当前判定“时空伴随者”的标准 , 是在14天内 , 与新冠确诊患者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网格内 , 共同停留过一段时间即为“时空伴随” 。 比如感染者14天内到过某地 , 而某人在这14天的轨迹与他有过交集 , 就可能被认定为“时空伴随者” 。 “这是当前最高效、科学的判定方式 。 相比之下 , 通过扫进出码判定是否有时空伴随的风险就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 ”陈工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