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无微而不赏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的翻译


善无微而不赏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的翻译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耶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的翻译,善无微而不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文言文的意思:微小的善事也要行赏,微小的坏事也要惩罚 。
2、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者:陈寿原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
3、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
4、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
5、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
6、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
7、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 , 往依之 。
8、玄卒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
9、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
10、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
11、时先主屯新野 。
12、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
13、”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14、将军宜枉驾顾之 。
15、”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16、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
17、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1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 , 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19、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0、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21、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22、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23、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24、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 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 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25、”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26、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 犹鱼之有水也 。
27、愿诸君勿复言 。
28、”羽、飞乃止 。
29、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 。
30、表受后妻之言 , 爱少子琮,不悦于琦 。
31、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
32、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
33、会黄祖死 , 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
34、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 。
35、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 , 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
36、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 , 以此方寸之地也 。
37、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 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
38、”遂诣曹公 。
39、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40、”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  , 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
4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 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
42、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
43、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 , 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44、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
45、曹操之众,远来疲弊 , 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 , 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 。
46、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
47、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 , 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
48、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
49、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
50、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
51、”权大悦,即遣周瑜 、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 , 并力拒曹公 。
52、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
53、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
54、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 。
55、亮与关羽镇荆州 。
56、先主自葭萌还攻璋 , 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 , 与先主共围成都 。
57、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
58、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
59、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 , 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 , 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
60、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 。
61、’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 。
62、今曹氏篡汉 , 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
63、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
64、”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 , 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 ,  思靖百姓 , 惧未能绥 。
65、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 , 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 。
66、张飞卒后 ,领司隶校尉 。
67、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 , 属以后事 , 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 ,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
68、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 。
69、”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 ,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70、”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
71、顷之,又领益州牧 。
72、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
73、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
74、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
75、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
76、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7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  欲报之于陛下也 。
78、诚宜开张圣听 ,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79、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80、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81、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祎、董允等 ,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82、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禅补阙漏,有所广益 。
83、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 , 先帝称之曰 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84、愚以为营中之事 , 悉以咨之 , 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
8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86、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87、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 可计日而待也 。
88、“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8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90、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9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92、受命以来 ,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93、今南方已定 ,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94、此臣所以报先帝 ,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95、“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9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97、[若无兴德之言 ,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
98、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深追先帝遗诏 。
99、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00、”遂行 , 屯于沔阳 。
101、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
102、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
103、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
104、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 。
105、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
106、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 , 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 , 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
107、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 , 《春秋》责帅 , 臣职是当 。
108、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
109、”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
110、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
111、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 , 亮与战 , 破之,斩双 。
112、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 。
113、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 , 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
114、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 , 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 。
115、前年耀师 , 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 。
116、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 , 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
117、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
118、”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 。
119、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 , 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
120、亮每患粮不继 , 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
121、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 , 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
122、相持百余日 。
123、其年八月,亮疾?。?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
124、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 , 因山为坟,冢足容棺 , 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
125、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 , 匡辅联躬 , 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 , 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 , 参伊、周之巨勋 。
126、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 联用伤悼,肝心若裂 。
127、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 。
128、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 , 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 。
129、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
130、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 , 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
131、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
13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133、”及卒 , 如其所言 。
134、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 , 木牛流马 , 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
135、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
136、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 。
137、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
138、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 。
139、亮子瞻,嗣爵 。
140、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 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 杂言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 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
141、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 。
142、亮毗佐危国 , 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 , 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 。
143、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 。
144、篇名如右 。
145、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
146、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
147、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 , 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
148、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 , 无立锥之地 。
149、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
150、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 。
151、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 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
152、后备又西取益州 。
153、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
154、备称尊号 , 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
155、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
156、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 , 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
157、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
158、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
159、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
160、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 , 未能有克 。
161、昔萧何荐韩信 , 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 , 未能兼有故也 。
162、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
163、青龙二年春 , 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
164、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
165、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 , 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
166、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
167、”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
168、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 , 周公之诰烦而悉 。
169、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
170、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 , 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
171、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 , 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 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
172、伏惟陛下迈踪古圣 , 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
173、谨录写上诣著作 。
174、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
175、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
176、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 。
177、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 。
178、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 。
179、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 。
180、〔一〕年二十五 , 建兴(元)[六]年卒 。
181、子攀 , 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 , 亦早卒 。
182、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磷杂须幸?,故攀远复为瑾后 。
183、瞻字思远 。
184、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 , 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 , 嫌其早成 , 恐不为重器耳 。
185、”年十七,尚公主 , 拜骑都尉 。
186、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
187、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 。
188、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
189、景耀四年 , 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 。
190、六年冬 , 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 。
191、 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 。
192、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 。
193、”瞻怒,斩艾使 。
194、遂战 , 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 。
195、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 。
196、瞻长子尚,与瞻俱没 。
197、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
198、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 , 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 。
199、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 。
200、”徙为主薄 。
201、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 , 平台事 , 而义阳樊建代焉 。
202、延熙(二)十四年 ,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 , 不自见建 。
203、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 。
204、”后为侍中 , 守中书令 。
205、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 , 咸共将护 , 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好往来 。
206、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并兼散骑常侍,使蜀使慰劳 。
207、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
208、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
209、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又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按:指魏吴)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又治理人民的器识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从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长处,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缘故.诸葛亮的器识表现在政理上头,大概能跟管仲、萧何相媲美了,可是当时的名将却没有能及得上城父、韩信的,所以,终于使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罢! 。
【善无微而不赏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的翻译】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