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怎么做?重点村镇案例解析( 二 )


生态振兴 , 点绿成金
为促进产业兴旺和生态治理的良性互促 , 县域乡村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 实现了休闲旅游产业的兴旺 。
济宁市兖州区新充镇牛楼村改造泗河沿岸荒滩10余里 , 开发“花海彩田”生态建设项目 , 从过去的荒草湖泊变为游人如织的度假胜地 。
潍坊市临朐县五井镇对7条河道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 , 打造村庄滨水公园8处 , 建成滨水特色旅游线 。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制定了以经济生态复绿为主线 , 观光旅游为载体 , 干鲜果种植为主要内容 , 逐渐形成了以“游龙凤庄园 , 品天上圣果 , 登古齐长城 , 观泰山日出”为主题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文旅融合 , 丰富业态
近年来 , 山东乡村力求打破业态单一的局面 , 通过文旅融合 , 以产业动能激发乡村活力 , 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 带动了镇域发展创新蝶变 。
枣庄李庄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 , 形成民宿、采摘、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 , 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 同时 , 每年举办桃花节、乡村游学、骑行比赛、马拉松比赛、环湖健步走等活动 , 不仅拉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 也为马拉松、健步走等活动爱好者提供平台 , 通过这些活动让乡村摇身一变 , 成为“网红打卡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
德州市乐陵市朱集镇后周村以枣林书院、枣慢小院、冀鲁边民兵拓展训练基地为依托 , 形成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生态采摘等于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村落 。
位于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的龙子峪村 , 通过艺术手段使村居环境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 , 将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打造成集艺术研学、乡村旅游、休闲采摘、野奢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村庄 。 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美丽村居”“省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淄博市休闲渔业公园”“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等荣誉称号 。
乡村旅游怎么做?重点村镇案例解析】而沂水县院东头镇以富集的红色资源为依托 , 以“红绿结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 同时 , 还不断丰富“民宿+”业态 , 打造集品美食、住民宿、购特产、赏民俗为一体的“院东头”区域民宿品牌 。 桃棵子柿子树帐篷营地则打响了沂水露营市场的第一枪 , 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专业户外野营用品、满足团队聚餐、户外攀登、游客换洗等需求的露营地 。
盘活资源 , 整体提升
近年来 , 各县域以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增值为目标 , 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闲散废弃地回收有机结合 , 实现了乡村整体提升的多重效应 。
桃墟镇百泉峪村以开展“三清一增”为契机 , 对荒山、河滩、水库等集体资产开展清查评估 , 将可开发项目推向市场 , 有效盘活了闲散资源及低效开发项目 。 同时 , 通过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等工程 , 发展采摘园1600亩 , 策划推出采摘节、认养节等活动 , 承包群众户均增收10万元 。
非遗文化是乡土文化的优秀代表 , 李庄村将村里闲置小院统一规划 , 依托生态优势和大量非遗文化留存 , 传统手艺在这里焕发了新生机 , 真正让每个院子富有新的生命力 。 例如在可体验、品尝、购买的石磨坊豆腐宴 , 游客能亲眼目睹压榨出花生油的油坊 , 在辣椒小院品尝现炒的李庄辣子鸡和酱菜 , 在葫芦小院喝大碗茶、听大鼓书等 , 如今的李庄村已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
业内专家表示 , 未来山东在重点村镇打造上 , 将继续加速提标乡村产业能级 , 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围绕农旅转型、立足农商互促 , 因地制宜挖掘本土特色 , 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致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