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逆转”糖尿病的国产神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二 )


搞清楚了多格列艾汀的作用机制以后 , 我们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 作为横空出世的一类糖尿病治疗新药 , 它的临床效果究竟怎么样?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 , 对于某种药物或者治疗方案效果的评估 , 不能仅凭借部分患者的体验或者某些专家的推荐作为参考 , 能作为评价标准的只有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
网传“逆转”糖尿病的国产神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文章图片
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图|网络
作为多格列艾汀目前最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 我们从它上市前做的2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SEED研究和DAWN研究 , 来评价它的临床疗效 。 这两项研究也先后发表在2022年的国际权威医学杂志《NatureMedicine》 。
SEED研究
这项研究是针对未经治疗的T2DM患者 , 评价单用多格列艾汀片的降糖效果 。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试验 , 共纳入了463例受试者进行了随机分配 , 310例患者接受了多格列艾汀片75mgbid , 153例患者被分配到安慰剂组 , 一共进行了24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治疗期、延长的28周开放标签治疗期 , 主要研究终点是第24周HbA1c水平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关键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餐后2小时血糖(2h-PPG)、第24周空腹血糖(FPG)水平、第24周达到HbA1c水平<7.0%的患者、HOMA2-β 。
网传“逆转”糖尿病的国产神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文章图片
SEED研究结果图|《NatureMedicine》
研究结果表明 , 在经过24周的治疗后 , 多格列艾汀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07%、10.44mg/dl(0.58mmol/l)、50.94mg/dl(2.83mmol/l) , 治疗后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18% , 均优于安慰剂组 。 [2]
DAWN研究
DAWN针对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欠佳的T2DM患者 , 同样为随机、双盲、安慰剂试验 , 共纳入了767例受试者进行了随机分配 , 382例患者接受了多格列艾汀片75mgbid+二甲双胍1500mgqd , 385例患者被分配到安慰剂bid+二甲双胍1500mgqd 。 与上文中的SEED研究一样 , DAWN研究的治疗周期也是24周 , 主要研究终点和次要研究终点也是一致的 。
网传“逆转”糖尿病的国产神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文章图片
DAWN研究结果图|《NatureMedicine》
经过24周的治疗后 , 多格列艾汀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02%、12.06mg/dl(0.67mmol/l)、98.10mg/dl(5.45mmol/l) , 治疗后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19% , 同样均优于安慰剂组 。
网传“逆转”糖尿病的国产神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文章图片
小编有话说
内分泌科张志军主治医师
多格列艾汀无法取代现有降糖药物
多格列艾汀作为一个国产原研新药 , 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 , 因为它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降糖机制 , 给了内分泌科医生降糖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这本身就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 从上市前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来看 , 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二甲双胍 , 多格列艾汀均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以上 , 降糖效果不亚于现有的口服降糖药 , 而且并不会增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 , 是一款兼顾疗效和安全的新型降糖药 。
网传“逆转”糖尿病的国产神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文章图片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对比[4]图|作者
然而 , 部分不负责任的自媒体将这个药物宣传为可以逆转甚至治愈糖尿病 , 这显然是哗众取宠、不负责任的说法 , 这种说法可能会误导很多糖友 , 使他们放弃目前稳定且经济的降糖方案 , 花更多的价格去购买新药 , 却很有可能达不到他们想要的效果 。 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多格列艾汀能够逆转糖尿病 , 而且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 , 涉及多种器官和途径 , 单一机制的药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糖问题 。 还是拿小编前文中举的空调作为例子 , 空调的温度传感器损坏 , 空调就不能正常的工作 , 但是修好了温度传感器 , 空调就一定能正常工作了吗?显然不是 , 压缩机损坏、散热异常、制冷剂不足、滤网堵塞等等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空调故障 , 人体血糖的调控也是类似的道理 , 很容易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