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年俗文化 宝鸡年俗

中国年俗文化有哪些呢?南京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竟介绍 , 旧时 , 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 , 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

宝鸡年俗文化 宝鸡年俗

文章插图
什么是年俗 , 详细点大桔取其谐音“大吉” , 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 , 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 , 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 , 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 , 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 , 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 , 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
宝鸡历史文化宝鸡古称陈仓、雍州 , 古华夏九州之一 , 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 , 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 。是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远古姜水育炎帝 , 商末周原兴周、凤雏宫奠定中国四合院庭落模型 , 春秋雍城讥户罐鞠忒角闺携酣毛兴秦 , 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出自于此 , 法门寺藏佛骨 , 西府社火、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 。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第二大城市、中国钛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及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城市之一 。你说呢...
宝鸡年俗文化 宝鸡年俗

文章插图
宝鸡市的民风民俗1、凤翔彩绘泥塑
宝鸡凤翔彩绘泥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其兴起于明代 , 原为孩童的“耍货” , 用以护生、辟邪、镇宅、祈子、纳福 , 主要分布在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 , 凤翔彩绘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2、2003年 , 六营村民间工艺大师胡深和胡新民创作的泥塑马和泥塑羊先后被选为当年生肖邮票的主图 。同一个村子 , 同一种工艺品 , 连续两次印上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生肖邮票 , 这在我国邮政史上绝无仅有 。
2、马勺社火脸谱
马勺社火脸谱是由宝鸡社火派生出来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新品 。马勺是宝鸡农村常见的舀水用具 , 旧时农村有悬挂描有简单神怪面像的木马勺以镇宅辟邪的习俗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宝鸡民间艺术家受这个习俗启发 , 将社火脸谱绘制到马勺背上 ,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勺社火脸谱 。马勺社火脸谱以封神演义故事、三国人物居多 。近年来 , 又有人尝试把社火脸谱绘制在木锨、葫芦、斗、梭子上 , 形成了新的陈设艺术品种 。
3、西路秦腔
西路秦腔是陕西四路秦腔之一 , 因其发源并流播于西府地区及甘肃一带而得名 , 也称西路秦腔、西路梆子 , 其音乐属板腔体并辅以曲牌、杂腔构成 , 延续了明末清初“西秦腔”的唱调和板式 , 以宝鸡地方的土音方言行腔咬字 , 西府特色鲜明 。
表演讲求火爆却不失细腻 , 脸谱粗直大方 , 传承有许多绝活特技 , 如鞭扫灯花、抡麻鞭、打五雷碗、卷席筒、夹鸡蛋簸米等 。清末民初 , 西府秦腔达到鼎盛阶段 。2008年 , 出身西府秦腔世家的名须生吕明发被授予“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
4、西府社火
宝鸡是陕西社火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 , 谓之“西府社火” , 以陈仓区、陇县、凤翔、岐山等县的最为有名 。宝鸡社火的种类很多 , 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地社火、黑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 。
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 , 让演员扮演成家喻户晓的历史、现代人物 , 形成经典故事组合 ,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特别是这种民间艺术常常与秦腔戏剧人物紧密地结合 , 有着悠久的历史韵味和独特魅力 。
现在 , 宝鸡各地每年都在春节期间或元宵节前后开展社火游演活动 , 表达喜庆欢乐、渲染节日的气氛 , 以庆贺丰收 , 保佑平安 , 辟邪惩恶 。宝鸡社火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宝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
5、西府曲子
西府曲子是宝鸡独有的曲牌联套演唱形式 , 最早出现于先秦时的秦都雍城(凤翔) , 系秦国宫廷音乐 , 称“雍城秦曲” , 后传入民间 。秦汉更迭后 , 雍人不敢再言秦 , 于是改为“雍城清曲”;大约明以后又被称为西府曲子和凤翔小曲 。
有平弦、越弦曲子之分 。平弦又称“小宫调” , 唱腔平顺委婉 , 类似民歌;越弦又称“正宫调” , 唱腔慷慨激越 , 接近戏曲 。一直以坐唱为主 , 偶有曲子班尝试将之搬上舞台 , 曾多次在陕西省举行的民间文艺汇演中获奖 。
【宝鸡年俗文化 宝鸡年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