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案例】肢体震颤、行动迟缓,立体定向手术为男子解除帕金森禁锢

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 据统计 , 目前我国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 , 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 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 。 今年51岁的熊师傅就因为罹患帕金森病 , 三年来因肢体震颤、运动迟缓 , 生活不能自理 。 近日 , 在昆明南大脑科医院接受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后 , 终于解除帕金森的禁锢 , 重获正常生活 。
“抖、慢、僵”严重影响生活
三年前 , 家住文山的熊师傅发现自己的左手总是莫名其妙地颤抖 , 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尤为严重 , 而且越来越不灵活 。 熊先生到当地医院就诊 , 行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 并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
然而 , 每次服药后药效只能维持2-3个小时 , 且药效一过 , 手抖、肢体僵硬的症状会更加严重 。 为了控制病情 , 熊师傅自行加大了药物剂量和次数 , 然而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 , 反而蔓延到了左下肢 。
近半年来 , 熊师傅行走、转身、翻身等日常行为都变得异常困难 , 他不仅时常感到肢体无力 , 还会觉得双脚难以抬起行走 , 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摔倒 。 随着帕金森病情的进展 , 熊师傅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 , 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为了让熊师傅回归正常的生活 , 家人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各种治疗方法 , 多方打听后 , 得知昆明南大脑科医院针对帕金森病治疗有丰富经验 ,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一家人来到了昆明 。
立体定向手术解除帕金森禁锢
接诊后 , 结合患者相关病史及系统检查 , 神经内科主任苗幸伟认为熊师傅帕金森病诊断明确 , 但已经过了药物治疗的“蜜月期” , 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
“帕金森发病早期 , 合适的药物可以延缓和控制病情进展 , 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蜜月期’ 。 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 , 一般在3-5年后 , 药物治疗效果会逐渐减退 , 部分患者会出现难以克服的运动障碍并发症 , 如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等 。 很多患者还会和熊师傅一样 , 因为服药后效果好就擅自调节药量 , 导致‘蜜月期’变短 。 一旦药物‘蜜月期’消失 , 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 ”苗幸伟主任介绍道 。
【视频案例】肢体震颤、行动迟缓,立体定向手术为男子解除帕金森禁锢
文章图片
【视频案例】肢体震颤、行动迟缓,立体定向手术为男子解除帕金森禁锢】结合熊师傅的既往病史 , 苗幸伟主任联合功能神经外科主任熊铁农对治疗方案开展审慎评估后 , 一致认为可通过脑立体定向手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在明确告知手术风险并获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 , 熊铁农主任为熊师傅进行了手术 , 手术顺利完成 。
术后 , 熊师傅恢复良好 , 曾经颤抖不止的左手终于“安分”了下来 , 不再剧烈抖动 , 行走、转身等动作现在也灵活多了 。 “以前手抖得厉害 , 做了手术之后都不抖了!”看着在医生指令下灵活完成下蹲、转身、抬腿指令的熊师傅 , 家里人也很为他高兴 , 那些备受折磨的日子终究过去了!
【视频案例】肢体震颤、行动迟缓,立体定向手术为男子解除帕金森禁锢
文章图片
【视频案例】肢体震颤、行动迟缓,立体定向手术为男子解除帕金森禁锢
文章图片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