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春节风俗习惯

春节传统食文化有哪些风俗习惯?又因为此刻正交子时,所以吃饺子谐音「交子(时)」 。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尤其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饺子以面粉为皮,馅的内容则是五花八门 。传统的作法是以猪、牛、羊肉为馅,搭配大白菜、芹菜、韭菜及萝卜、瓜类等蔬菜 。新式的作法,则不拘山珍海味皆可作馅,例如鸡、鸭肉、鲤鱼、蟹黄、蟹肉、鱿鱼、鲍鱼、虾仁'海参、鱼翅、鱼肚、干贝、猴头菇等,均可入馅 。
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岁首,算 是正月初一 。春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 。在先秦时叫“元日”、“改岁”、“献岁” 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 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 “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 “元日” 。
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年廿八,洗邋遢(大扫除)...
年前要帖挥春,贴门神,买一盆大吉,再贴上利市,代表大吉大利..
如果单身的就在客厅插上桃花,在新的一年里可以走桃花运..
年三十晚一家人吃团年饭,要把鱼留一半放到年初一吃,代表年年有余..
团年饭后小孩就提着灯笼(或者点燃一支香插在熟鸡蛋上),在街上唱卖懒歌"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
12点就烧纸炮..迎新年..
年初一穿上新衣服去拜年,兜利市,初1不可以扫地,不可以洗头洗澡(会把好运气扫掉,初2扫代表扫霉气)所以在初2扫地,洗头,洗澡...
年初七是人日,代表是众人生日,要吃"七宝羹"
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
还有逛花市....着住新衫到处走!!!贴对联,舞狮,吃饺子扫尘 ,贴春联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守岁,爆竹,拜年
,蒸年糕,腊味,饺子嘿`我记得有位靓女讲过`她们农村咧`一到早上5点就起床 全村人到村头拜拜的噢``还挺热闹的`咔咔``下次俺得见识见识`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奉灶神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明,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玉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说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间仍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 。
除夕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 。
守岁 俗称“熬夜”,即除夕之夜,达旦不眠 。传说,远古时侯有一种凶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来吞食人畜,危害百姓 。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弱点是怕火光,怕声音,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烧青竹,使其发出爆响,年这个怪物也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 。从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习俗 。不过,守岁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包饺子,而且还必须包素馅的饺子,这是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平安顺利” 。还有人在饺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长寿 。
注意,守岁还有不少禁忌,如禁扫地,过小年时,平时很难触及的角落都要打扫干净,而进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乱也不能扫,习惯上认为那样会“破财” 。再如,禁用剪刀,禁说“没有了”凡此种种,都是人们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
春节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义的春节的正节,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 。看看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
饮食习惯
春节的饮食却实很有讲究,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 。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大不一样了 。除夕吃的饺子必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则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拨弄是非,图个吉利 。
春节的另一种传统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两种,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多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粘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变成了年糕 。
居室部置
传统上,春节的居室布置要四贴,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 。
贴春联:
起源于民间为驱鬼避邪而在门两侧悬挂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有驱邪之功效),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节张贴对联歌颂天下统一国泰民安,乃有此俗 。《宋史*蜀世家》记载了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新春"
贴年画:
从内容上看,多迎合广大群众的求吉庆心理,以丰收,多子,多福,多寿为题材常见的有"麻姑献寿","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钟馗卫福"等 。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潍坊等地 。
贴福字:
俗称迎春贴福,是祈求新的一年丰调雨顺,人寿年丰,贴福字时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谐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
贴窗花:
窗花来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等,形状不一,创作自由,其题材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肥猪拱门""老鼠娶亲","连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却十分统一,大红纸配少量金铂,彩光纸,此俗在广大农村历经百代,至今不衰……
春节的团拜活动:
按传统习惯春节的团拜有一定时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邻居或自家亲戚之间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携带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则是姑表亲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对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难于见面的亲朋故旧,还可以寄送贺年片,此俗起于汉代,至清康熙年间定制,称"年贴,年片",上写节日祝词,寄送亲朋,以增进友谊 。亲朋之间相互走动时,长靠对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还要给压岁钱,通常压岁钱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
我很忙回答时间 2007-12-30 00:12
检举
其他答案呼呼·
过年都有什么传统习俗?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 。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 。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 。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 。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 。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 。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 。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 。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 。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冬至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等,你知道有哪些呢?
■腊月
冬至过后,进入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八粥用糯米、红豆、桂圆、枣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混煮成甜稀饭,据说腊八粥源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独坐菩提树下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八日之夜悟道成佛,后人为了不忘祂成道前的苦难,于腊月八日吃 。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 。
【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
▲灶神
粥以做纪念 。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 。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 。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祂打小报告 。
■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 。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
■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
柑、饭、发粿、甜粿、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 。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 。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 。
□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 。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 。
□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 。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
■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 。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 。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 。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 。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 。
■初三
▲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
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 。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 。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 。
■初四
【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 。」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 。
■初五
【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 。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 。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 。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 。
■初六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 。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 。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 。
■初七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 。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台湾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 。
■初九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语称为天公生 。玉皇大帝在佛教称为「帝释」,道教称「元始天尊」,儒家称为「昊天上帝」,民间信仰叫「天公」,认为是万物的创使者,最伟大的神 。半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典 。祭拜时焚烧天金,天金俗称太极金,为极高贵的金纸,是祭拜天公与三界公时所用的 。
■十五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
【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 。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 。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 。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台湾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 。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
▲花灯
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 。偷挽菜,嫁好婿 。」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 。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 。
......
大扫除:年廿八,家家户户为了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便把屋内打扫得乾乾净净 。
贴春联、挥春:对联,又称春联,它的种类很多,但大致有对联和春条 。每幅对联都有横披和一个「福」字,而春条则如「万事亨通」,则单贴在适当的地方,如门柱上等 。其 实因春联(包括对联和春条)在古代都是专人挥毫(用毛笔)书写的,所以俗称「挥春」 。而广东地区将春条称为挥春,有别於春联,实有以讹传讹之嫌 。年廿九,为了表示新的一年,新的气象,以及增加过年的气氛 。有人家在门上两侧贴上春联,而门楣上则贴上横披 。也有人家在室内室外贴上「福」、「春」等红纸,甚至把这些字倒转来贴,表示「福到了」、「春到了」 。
办年货:过年应节的用品及食品,也是过年最重要的买卖事 。
蒸年糕:除夕夜,俗称「年三十」,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忙著蒸年糕 。「年糕」有吉祥寓意,象徵年年高升 。家庭主妇对蒸年糕的技巧也要讲求,因为蒸年糕的成败是关系著未来一年的运途 。
年夜饭:除夕夜,祭拜祖先后,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表示全家团圆 。中国人又称这种习俗为围炉,因古人都是围著炉子吃饭的 。而当晚的菜肴中,鱼是不能吃光,要有剩余,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
压岁钱:又称「过年钱」、「红封包」,广东一带称为「利市」 。吃过年夜饭,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让大家讨个吉利 。
守岁: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整夜不眠,祈求双亲长寿,又称「长寿夜」 。
放爆竹:「爆竹一声除旧岁」,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 。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物 。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 。
穿新衣、新鞋:从衣帽到鞋袜都是全新的,意思是万象更新 。对小孩子而言,这是一件特别兴奋的事 。
祭祖、祀神:是春节第一天早上要做的事情 。祈求能保佑信众和子孙平安 。
包饺子:新年的头一餐吃饺子,饺子形状好像古代较大的金银锭元宝,吃饺子有招
财进宝的意思 。如果吃到饺子内有钱币,
表示新的一年会发财 。
拜年:年初一,家家户户到亲友家「拜年」,大家见面互相恭贺,说:「恭喜发财!」,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
做牙:年初二,一般做生意的人用牲礼祭拜土地公 。
接财神:年初五,一早接财神,表示勤劳好兆头 。
出年关:年初五,一般商人在这一天择定吉时,开张大吉,回复正常营业 。老板发「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 。
赏花灯: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有赏花灯和猜灯谜的活动,非常热闹 。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在中国已流传很久 。龙象徵权力、尊贵和祥瑞 。人们认为龙掌管降雨,舞龙可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榖丰收 。是每逢喜庆节日的一种表现形式 。
【传统春节风俗习惯】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 。舞狮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 。人们认为狮子有驱邪避鬼,镇宅招福 。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到每家每户,舞狮拜年,有吉祥的意思 。中国人喜欢热闹,这民间习俗又可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放炮的习俗各有各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