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风俗调查研究相关学科

【中国春节风俗调查研究相关学科】中国年俗研究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 。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
一般人们的门上都是贴张飞和关羽,要不就是秦琼和尉迟恭!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 。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 。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 。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 。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 。“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 。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 。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 。“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 。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 。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
除夕(过年)习俗传说(二)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 。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
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
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
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 。”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
照此办理 。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药性大发 。人们就东家情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 。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仅光吃好的,而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 。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 。”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
除夕(过年)习俗传说(三)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 。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 。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 。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 。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 。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 。“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 。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 。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
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 。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 。“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 。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 。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 。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中国春节风俗调查研究相关学科

文章插图
新年习俗的变化调查报告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 。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 。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 。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 。《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 。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 。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 。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 。亦谓压岁钱 。"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