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家乡春节风俗习惯的目的

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春节的风俗习惯
随着时代和风气的不同,春节里的各项活动也逐渐增多和丰富,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种最基本的风俗,扫尘:进入腊月各家各户都会陆陆续续开始进行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以求扫除污秽邪恶之物气,有一个除旧迎新的好彩头;守岁:每年除夕夜里有守岁的风俗,即从除夕夜凌晨到第二天的春节不睡觉,大家把酒言欢,享受美食,祈求平安迎新;拜年:过年时候拜年是必不可少的,小辈向长辈问候祝福,晚辈向前辈鼎礼答谢,都是借助春节的喜气气氛送上真挚的祝福,以求美好;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跟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关,红色的春联可以驱走邪恶,远离肮脏;贴窗花和福:和春联一样,在窗台上贴窗花也是为了祈求平安,福字祈求多福;年画与爆竹:为了避邪驱走妖魔鬼怪,在新的一年祈福 。
在沈阳过春节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沈阳在过春节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了解家乡春节风俗习惯的目的】没有特别特殊的风俗 。吃的方面:三十晚上团圆饭,半夜0点守夜饺子,初一饺子、初二面条,初五、初十都是饺子,十五元宵 。玩的方面:腊月23开始放鞭炮,正月15放花,可以滑雪、滑冰等 。拜年方面:三十这一天都要在男方老人家里,如果地方够大,晚上都不回自己家,初一也在男方老人家里过 。如果家里地方挤巴,吃完守夜饺子也就是初一了,就可以回自己家 。初二到女方老人家里拜年,初三到初五到关系很近的亲属家和领导家拜年 。比较密切的亲属,打电话拜年就行 。不是非常密切的关系,短信拜年就可以 。初一早上孙辈的一般给祖辈的磕头,顺便收点儿压岁钱 。初二孙辈的一般给姥姥姥爷的磕头 。祭祀方面:三十晚上以前,给去世的老人烧纸(陋习,应该摒弃) 。
为什么要有过年的风俗习惯?“年”,原不是节日,而是一种动物 。传说在远古时候,这种动物非常的凶猛 。它们聚集在一起,一出动,多则上千只,少则几百只 。每到严冬,就出来觅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种动物就要遭殃 。据说,一群年一次可吃掉上百只虎豹熊罴和几十个人 。一到冬天,群民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斗争,一直到春暖花开,气温上升,年才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当冬季来时,人们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猎的亲人叫回来,团聚在一起,而且都群居大洞穴中,每个洞穴中多达百人,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还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年虽凶恶性残暴,但它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 。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迅速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直到把年群全部都赶走 。第二天,住在各洞穴里的人们早早起来,互相问好 。如果大家都平安无事,就互相拱手作揖,表示祝贺 。小孩子还要跪下给大人磕头,感谢大人他们小一辈 。以后,便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作揖磕头互相拜年的习俗 。
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带领群民抵抗各种自然灾害 。为了彻底解除年对人们的巨大威胁,黄帝与应龙、力牧等大臣一起商议采取什么办法 。有人主张迁居,有人主张捕杀 。最后根据黄帝的意见,大家都同意采取彻底消灭的办法 。于是,当严冬来临时,各部落都组织一支百人的队伍去捕杀群年,经过十几个严冬的不断捕杀,年越来越少,成群结队的年再也看不到了 。
可是,年并不甘心就这样绝种,传说它又变成了一只九头鸟,一到大年三十晚上,就飞出来用鼻子闻各家各户飘出的香肉味,闻着闻着,嘴里就流出来带血的涎水 。这种带雪的涎水掉到谁家院里,谁家第二年就要倒霉 。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鸟最怕烧柏树叶的烟味 。所以每到冬天,人们就采集柏树叶,等到三十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把柏树叶烧起来,升起滚滚浓烟,吓得九头鸟再也不敢飞出来了 。从此后,每逢过年三十晚上,烧香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传统习俗的意义?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在喜迎马年到来之际,泛华社区居民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派祥和温暖的景象 。下面把春节期间居民总结的一些民俗及传统习惯,供大家学习借鉴 。
“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二、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
八、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九、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
北方人的习惯,除夕晚上要吃饺子 。按老习俗,早在除夕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二十九,家里就得开始包饺子了,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饺子 。这两顿的饺子比较特别,要随机包进硬币、糖果、年糕、红枣、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币代表来年不愁钱,小孩子吃到年糕会长个,吃到糖果则预示着甜甜蜜蜜 。大家吃吃笑笑,小孩们更是不为吃饺子,就是相互攀比谁吃出的吉祥物多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
十一、除夕祭祖
年三十要吃饺子,但比饺子更重要的是祭祖,这可是除夕夜最不可少的事情 。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正间地的墙上,安放供桌,摆好供品 。年夜饭之前得放鞭炮,家中的男性得祭拜祖先,小孩和妇女是不能参加的 。祭祖就要磕头,这磕头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一般按家中的辈分高低,长辈在前晚辈在后依次跪拜,表情要肃穆,穿戴也得整齐 。
十二、忌讳
从除夕晚上开始,就算进入新年了,在说话和生活中就有很多禁忌 。比如蒜不能叫蒜,“蒜”和“散”谐音,过年讲究团圆哪能说离散呢,所以蒜就得说“意和菜”;东西吃完了,不能说“完了”或者“没了”,要说“不多了”或者不说;吃的花生皮、瓜子皮等,不能用扫帚清扫,因为会把福气财气洗扫没了,只有初三放鞭炮送神之后,才可以动扫帚、添水缸;不能使用刀叉,有的人家甚至连药不能吃 。另外,说话带脏字或者打架等等,都是大忌,总之和过年的喜庆气氛不协调地,都是禁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