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些词语的用法,是约定俗成的 , 而且这些约定俗成的词语 , 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依据和来源的,例如人们生活中,用“买东西”,而不用“买南北”,这是为何?从五行的角度解读 , 东和西代表着木和金,而木块和金块可以捧在手心作为交换,南和北代表着水和火,而水和火是不能捧在手心的,因此,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 。除此之外,人们用“上厕所”,而不用“下厕所” , 用“下厨房”,而不用“上厨房”,你知道是为何吗?

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除了这些 , 人们在生活中,也会用到“一问三不知”这个成语,那么,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呢?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 , 苟寅对陈成子说得的一句话:“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 不亦难乎?”,从中可知,三不知指的是一件事物的“始衷终”,即事物的起源、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结局 。
《左传》中“一问三不知”的典故,是告诫人们,要认真了解一件事物的全貌,既“始衷终”,同时,事物的“始衷终”也可以用另一个成语概况 , 那便是“来龙去脉” , 那么,来龙去脉又指的是什么呢?何为“来龙”?何为“去脉”?

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的风水,风水是一门流传甚久的民间学问,最早被称为堪舆,也被称为相地之术,古代为人们寻找风水宝地得到人,被称为风水师或者堪舆家,在古代的风水学中,有“龙脉”这一概念 。
例如,唐代的著名风水大师,被后世誉为”杨救贫”的杨筠松,其毕生留下的风水典籍,不在少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撼龙经》,撼龙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寻龙十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后来 , 这句话被各种小说、影视和游戏,改编成“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变得家喻户晓 。
值得注意的是,杨筠松这里所说的“龙”,指的就是龙脉 。

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直到明朝的一位名为吾邱瑞的风水堪舆家,才在其相关著作《运壁记·牛眠指穴》中,提出了“来龙去脉”这一概念 , 所以,来龙去脉这个成语,起源于明朝 。
来龙和去脉,都是指一座山的龙脉,也就是整座山主峰的起伏走势,来龙和去脉是相互对应的 , 一座山的龙脉从起点扑面而来,便是“来龙”,向远处盘旋而去,便是“去脉”,来龙即来向,去脉即去向 。来龙、去脉结合起来,便是整条龙脉 。

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哪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后来,“来龙去脉”不仅仅被运用于古代的风水中 , 也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用语当中 , 用来指代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或者原委经过 。除此之外,在一些明清小说中,也常用“来踪去迹”来代替“来龙去脉” , 二者意思相近,只是“来龙去脉”更为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