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春节的习俗300字自己改一下: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 。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
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 。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 。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
送礼是向亲戚朋友表示敬意与爱意的表现,根据华人尊老敬贤的传统,幼辈应送礼物给年长者 。比如女婿在春节前一周送礼给岳父岳母,为了表示吉利,礼品都是双数的,在传统礼节上,受礼人都要回礼,以表示谢意 。这种互赠礼物的习俗,正是华人“礼尚往来”的处事态度 。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 。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
根据华人的计时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点钟开始,因此传统的迎春时间多在晚上11时正 。不过,在新加坡,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正迎春 。
一般华人仍有迎接财神爷的习俗,人们也在这一天涌到寺庙去许愿或祈求平安 。
传统上,拜年的习俗是晚辈向长辈跪拜、祝福 。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来说,跪拜是令人感到别扭的,他们都不再遵循这种习俗,今天普遍的做法是,双手捧着一对柑向长辈祝福 。
送柑是中国南方人的过年习俗,由于广东话“柑”与“金”谐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运 。而华人有“好事成双”的观念,因此当人们提着一袋袋柑向亲友拜年时,袋里装着的柑不是两粒就是四粒 。
为了对长辈表示尊敬,送柑须用双手奉上 。按照习俗,当客人告别时,主人也得以柑回礼,以示互祝好运 。
红包(压岁钱)
除了送柑,派“红包”也是华人新年的另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 。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
春节的传统庆祝仪式长达15天,人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向亲戚朋友拜年 。在庆祝元宵节之后,春节就告结束 。
元宵这一天,佛教徒与道教徒一般上是到庙里许愿 。元宵是月圆之夜,使人联想到爱情,这个节日对恋爱中的情侣特具意义 。
元宵也称为“灯节”,中国古代自唐代以来就有观花灯的习俗,新加坡人可在这一天举办灯笼制作比赛及花灯展览 。猜“灯谜”也是古代“元宵”节活动之一,谜语有猜字、短句、历史人物等等,种类繁多,包罗万象 。这种古老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华文的理解能力,应加以提倡和推广 。
符合第一篇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 。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 。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 。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 。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 。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 。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 。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
作文 欢天喜地过大年“噼噼啪啪,噼噼啪啪”, 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从窗外传来 。“吃年夜饭了!吃年夜饭了!”我和弟弟欢叫着 。在吃年夜饭前放一串大红的鞭炮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以求一年的吉祥如意 。爷爷奶奶坐上“大座”后,其他成员也相继入座,吃起了丰盛的年夜饭 。一家人有说有笑,饭桌上热闹极了:爸爸斟了一杯酒,举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如意;我和弟弟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妈妈祝我和弟弟学习进步,天天开心……大家其乐融融 。
吃完了年夜饭,我和弟弟到楼下玩耍,我们看到外面的场景更是欢天喜地 。街道上的人们穿着漂亮的新衣裳,地上“铺”满了火红的爆竹屑,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红地毯,看起来既典雅又喜庆 。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大红的对联 。这时,爷爷下楼了,来到我的身边,我缠着爷爷给我讲春联的来历 。爷爷笑呵呵地讲道:“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之后,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士庶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副 。那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 。起初,只有官员们才贴春联,后来百姓们跟着贴起了春联,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习惯,一直传到现在 。”听完爷爷的话,我豁然开朗 。
我们回到了楼上,春节晚会正好开始了,节目可真是精彩啊!我喊爸爸妈妈来看晚会,可却听不见他们的回应 。他们到底在忙些什么呢?这时,我闻到了一股从厨房里传来的香味 。我跑到厨房一看,原来他们正在把在红粉勾的芡中醮过的排骨、肉、蛋、鱼等东西放入油锅里炸 。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做这些东西?妈妈摸着我的头温和地说:“我们的家乡有个传统,在大年夜十二点的时候要把一些食品裹上红粉,拿去炸,炸完后端到佛像前去拜,等第二天就能吃了 。这样做可以求一年的平安、吉利!”哦,原来我的家乡还有这种习俗呀!
到了深夜,爸爸妈妈给了我和弟弟一人一个红包,叫我们把红包放在枕头下睡 。我没再问什么,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
【天门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作文】大年这一天,我们过得真开心 。我真心祝愿天下所有的人: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