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如何理解这些标准 ( 如何解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如何理解这些标准 ( 如何解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如何解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如何理解这些标准 (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新的健康观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 。
2、人不仅仅是一人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的心理活动 , 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 。
3、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 , 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
4、并进一步指出健康的新概念:一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 , 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 , 睡眠良好;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七是牙齿清洁 , 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
5、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 我们经常用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 。
6、当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量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那些长期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易产生身体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有赖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 。
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8、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
9、一般有四个标准,一是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判定;二是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三是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 , 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四是自身行为标准 , 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
10、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 , 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标准?我们认为应掌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 。
11、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许多人生的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
12、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智力正常 。
13、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 , 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
14、二是情绪健康 。
15、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
16、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 , 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 , 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 , 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
17、三是意志健全 。
18、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
19、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
20、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
21、四是人格完整 。
22、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23、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 , 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
24、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 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
25、五是自我评价正确 。
26、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 , 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
27、六是人际关系和谐 。
28、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 。
29、其表现为 。
30、乐于与人交往 , 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
31、七是社会适应正常 。
32、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 。
33、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 , 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
34、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
35、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
36、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的相对性,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 , 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内 。
37、这也说明,对多数学生群体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 。
38、与此同时,个体灰色区域也是存在的 , 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在于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行将加重 。
39、这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
40、,反映到心理上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正常的 。
41、许多发展性问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
42、二是整体协调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 。
43、从心理过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协调体,这种整体协调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性 。
44、事实表明,认识是健康心理结构的起点 , 意志行为是人格面貌的归宿,情感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 。
45、从心理结构的几方面看,一旦不能符合规律地地进行协调运作时,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扰或问题,从个性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 , 否则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 。
46、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看,每个个人在其现实性上划分成不同的群体 , 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有差异的 。
47、三是发展性 , 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其症状随着发展而自行消失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如何理解这些标准 ( 如何解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