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怎么把水抽干

1、沙子
为什么选用沙子呢 , 因为沙子在《我的世界》中是少有的“重力方块” 。用沙子填海后 , 可以使用火把快速拆除 。有的玩家用泥土填海 , 自以为铲子能够快速撸泥土 , 很方便 。到对比沙子的拆除方式 , 用泥土的玩家应该哭得很伤心吧 。
2、海绵
早期《我的世界》玩家抽干海水的主要目的 , 实际上是为了探索海底宫殿 , 或者是为了收藏遗迹 。而“海绵”又是唯独海底宫殿才有的方块 。所以这就很尴尬了!但不得不说 , 生存模式下 , 要么使用海绵吸水 , 要么就得用沙子填海 。工程量虽大 , 但是非常有成就感.海绵的使用方法很简单 , 放置在水中即可 。然后用熔炉烘干可继续使用 。
3、指令
《我的世界》用沙子填海、海绵吸水 , 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 但是指令就不一样了 , 熟练运用的话 , 几分钟的事情罢了 。因为不同版本指令用法不同 , 所以这里的指令仅做思路 。
/setblock:使用/setblock指令放置空气方块 , 选取一个区域用来放置空气方块 , 这种办法不能一劳永逸 , 坐标一定要准确 , 需要配合海绵使用 。如果手残的话 , 海底宫殿可能都直接没了 。
/fill x1 y1 z1 x2 y2 z2 air 0 replace water;这是利用/fill指令抽水的解题思路 , 将某个区域内的水方块全部替换充填为空气方块 。应该算是Minecraft中比较快的抽水方法了吧 。因为Minecraft版本众多 , 同一平台的版本号差异 , 指令都有较大的变化 。所以可以对自己当前平台的指令具体学习下用法 。但整体来说 , 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
4、结构方块
很多玩家应该第一次听说《我的世界》还有“结构方块”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 。玩家可通过“/give @p minecraft:structure_block”指令来获取结构方块 , 然后用2个角落模式的建构方块来自动计算海底宫殿的尺寸(该结构会呈现高亮 , 类似碰撞箱) , 并且进行复制保存 。然后用空气把整个海水包括宫殿清除 , 最后将保存的海底宫殿重新加载 。最后把宫殿内部的水抽干即可 。
我们来具体了解下结构方块的使用 , 和结构方块的4大模式 。这件神器学会了 , 复制建筑、遗迹、搬家等等事情都变得简单了 。(PE版的结构方块因为没有代码 , 所以无法调用 。win10和JAVA版可调用)
储存模式(Save mode):该模式顾名思义 , 将你的建筑识别并保存下来 。但是限制是方块的XYZ任何一方方向不得超过32格 。
加载模式(Load Mode):就是将保存好的建筑在你需要的位置重新加载 , 并且可以旋转方向 。
角落模式(Corner Mode):通常需要2个角落模式的结构方块 , 呈对角线放置进行定位 , 它们自动计算出你需要复制的结构大小 。这个没有方块距离限制 , 算是存储模式的补充 。复制海底宫殿这样的大型遗迹就需要用到角落模式 。
数据模式(Data Mode):个人理解是用来标记数据内部结构的 , 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没关系 。
5、命令方块
命令方块实际上是《我的世界》非常难以掌握的玩法 , 因为这基本上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玩家才会的 。如果你玩命令方块很溜的话 , 建议你考虑一下将来学习编程 , 说不定就成为IT界的大神 。所以用命令方块来抽水 , 这里只做一下思路吧 , 究竟命令代码的原理是什么?其实也是利用编程的最基础的一个循环判断语句:
判断一下该区域内的所有方块是否为水方块;
如果判断条件成立 , 则水方块改为空气方块 , 然后重复执行第1步;
如果判断条件不成立 , 则跳过 。重复执行第1步;
如果该区域没有水方块 , 循环结束 。
【我的世界怎么把水抽干】这个思路 , 是包括JAVA、C语言等等主流编程语言最为基本的思路 , 包括玩家出生点的判定 , 村庄生成的判定 , 战斗造成的伤害判定等等 。如果你对这个很感兴趣的话 , 不妨向这方面发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