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怎么读

1、悌拼音:【tì】;
2、详细释义
(1)笔顺读写:点、点、竖、点、撇、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 。
(2)〈动〉形声 。从心 , 弟声 。本义:敬爱兄长 。同本义 。亦泛指敬重长上。亦借指兄长 。
(3)孝悌之义 。――《孟子·梁惠王上》;
(4)悌 , 善兄弟也 。――《说文》;
(5)弟爱兄谓之悌 。――贾谊《道术》;
(6)又如:悌达(悌顺 。敬爱和顺);
(7)〈形〉和易;
(8)如:恺悌(和乐平易);悌睦(和睦)用同“体” 。体贴 , 亲近 。
(9)如:悌己人(亲信);悌友(兄弟姊妹间亲密和睦)兄弟姊妹间的友爱、互相敬爱 。
(10)〈古〉儒家宣扬的是“兄友弟恭”式的友爱 。
(11)悌 , 儒家的伦理范畴 , 现指敬爱兄长 , 顺从兄长 。目的在于维护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本意 , 悌 , 怜爱 , 专指作为兄长的哥哥爱护尚是幼小的弟弟 。悌作为兄长怜爱兄弟 。表演彩排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 。常与“孝”并列 , 称为“孝悌” 。儒家非常重视“孝悌” , 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 。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 , 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 , 而好作乱者 ,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 本立而道生 。”
(12)《孟子·滕文公下》:“于此有焉:入则孝 , 出则悌 。”
小篆:悌 , 从心 , 从弟;本义作「善兄弟」解 , 见 。又心中有弟 , 则如同兄弟间彼此诚心相友爱之意 。且以弟又有「次第」意 , 即有顺的意味 。因此「善兄弟」者 , 弟对兄当恭顺 , 而兄对弟亦当爱护 , 顺其正而加以诱掖之 。
3、其义有:
(1)敬重兄长、善事兄长曰悌 。如孝悌 。又如《孟子·滕文公下》「入则孝 , 出则悌」 。为了历代的统治者的利益开方便 , 故有此说法流传 。按情理说 , 弟弟幼小可欺 , 身为成年人 , 兄长当有负责保护之义务 。
(2)实则敬宗氏远亲长老曰悌 , 爱宗氏远亲幼小曰长 。男子称氏 , 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族属 , 让人一看即知从属于哪个族属哪个分支 。女子称姓 , 则是为了严守 同姓不婚 的原则 , 避免与同姓谈婚论嫁的尴尬 。秦汉以后 , 姓与氏合一 , 遂称“姓氏” 。
(3)好处:汉朝为了防止兄弟争权导致分裂 , 防止弟弟谋杀兄长 , 给皇室蒙羞 , 重新解释了孝悌 。
(4)悌友 , 兄弟笃爱和睦 。如《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大孝 , 慈祥悌友」 。
(5)与「弟」通 。如《弟子规》“弟子入则孝 , 出则弟” 。
(6)简易曰悌 。如《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恺悌君子 , 神所劳也』」 。
(7)发曰悌 。见《尔雅·释言》 。
4、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1)《唐韵》特计切《集韵》《韵会》《正韵》大计切 , ??音第 。《说文》善兄弟也 。从心弟声 。经典通用弟 。
(2)又《广韵》徒礼切《集韵》《韵会》待礼切 , ??音娣 。《玉篇》恺悌也 。与诗岂弟同 。《注》岂 , 乐 。弟 , 易也 。
(3)又《集韵》荡亥切 , 音待 。义同 。
【悌怎么读】(4)又《集韵》待亦切 。易也 。或作弟 。义同 。
(5)又《尔雅·释言》岂弟 , 发也 。《郭璞注》发 , 发行也 。引《诗》:齐子岂弟 。《疏》引郑笺云:此岂弟 , 犹言发夕也 , 岂读为闓 。弟 , 古文尙书以弟为圛 , 圛 , 明也 。然则郭云:发 , 发行也 , 是用郑笺为说 。《孔颖达曰》此岂弟犹发夕 , 言与馀岂弟不同也 。读恺为闓 。《说文》闓 , 开也 。洪范论卜兆有五曰圛 。注云:圛者色泽光明 , 上云发夕 , 谓初夜卽行 。此云闓明 , 谓侵明而行 , 与上文相通也 。◎按岂弟 , 又有发行之义 。毛传於齐风载驱诗之岂弟 , 与他处岂弟 , 训义混同 。郑笺不从 , 必有考也 。《集韵》又有待亦切 , 当训发也 。今《集韵》仍毛传 , 而不用笺 , 则多此一切为赘矣 。
5、示例:
(1)至亲者莫若骨肉 , 而手足之情 , 既长且久 , 当兄弟姐妹犹在之时 , 更要珍爱 , 相互勉励、扶持 , 切莫伤和气 , 毕竟 「一回相见一回老 , 能得几时为弟兄」 。
(2)又心常怀有兄长、弟妹之情 , 则敬亲爱亲之情油然而生 。由此扩大 , 周遭之人亦极易融合为一家人 , 如此上下和睦 , 一片祥和之气 , 充塞于宇宙间 , 此乃真自然之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