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节风俗特色 山西春节风俗

【山西春节风俗特色 山西春节风俗】过年有哪些习俗,在山西省内!正月十五,山西各地都要举行灯节,灯节里最有情趣的就是转九曲黄河阵 。晋北一带转九曲的活动更盛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十、二十五、二月二,都要举行九曲黄河灯会,会期一般为3至5天,白天唱戏,晚上转九曲 。九曲,即用木杆或玉米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当地讲究摸摸老杆,祛病延年 。木杆上端置有圆形木质灯托,灯数一般为 365盏(闰年另加 30盏),象征一年365天 。灯场中心,栽一根高达7~10米的老杆,上面挂有大灯笼,灯场外面有许多用块炭垒砌成的圆锥形的旺火 。吉时一到,鸣炮三声,这时场内灯光齐亮,场外的旺火冲天 。秧歌队披红着绿,载歌载舞;各种社火队伍及村中男女老少,也依序进阵 。人们自由自在地转悠倘样,一派热闹景象 。当活动进入高潮,老杆上的焰火点燃,上下鞭炮齐鸣,会场群情激昂,欢声雷动 。关于九曲黄河灯会的来历,山西各地有着不同的解释 。而这诸多的解释,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众心理的积淀,它们共同赋予这一悠久的民俗活动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

山西春节风俗特色 山西春节风俗

文章插图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山西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写出两三条拜年的由来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 。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入村落,掠食噬人 。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彼此探安,作揖道喜,共同祝贺 。久而久之,过年期间亲朋好友、邻里之间,相互拜年、互致问候的习俗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
鞭炮的由来
鞭炮,又名炮竹 。我国素有燃放鞭炮的习惯,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或是进学升迁,或是大厦落成,或是店铺开张等等,只要是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燃放鞭炮庆祝 。
燃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那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爆破之声 。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 。”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 。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丹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一直延续到至今 。五月端午吃粽子
八月十五吃月饼
然而有的地方是不吃粽子的,或也不吃月饼,此即为千里不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