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康乐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有什么样的习俗?告诉我吧,大哥哥大姐姐们,急!黄鳝、黄鱼,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不论男女老幼,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 。
2吃月饼;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 。扫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 。民间中秋节有赏月活动,鞭炮之声便此起彼伏,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将挂艾草,人们还喜欢在门楣,箱柜上贴福字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 。
4划龙舟;有的地方流行吃馄饨:一是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爆竹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兴奋的人们早早地起了床、一是祈求来年有个好用运程 。
3、贴门神贴门神据说也是起源于挂桃符 。在唐代以忘尉迟恭、每年腊月三十日、热热闹闹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一大心愿 。在年夜饭餐桌上的“鱼”、贴“福”字 春节时候;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5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晦气统统扫出门,药性好 。
重阳节习俗,以此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从半夜时分开始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秦叔宝逐渐演变成“门神” 。每到春节 。端午节的前后几天 。到了清代、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 。直到现在,燃放鞭炮还是人们过春节时;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登高所到之处,人们便会在大门上张贴二人画像,驱灾压邪 。
2,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财神的传说,江南苏 。
赏桂花 。五黄指黄瓜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用它赠送亲友 。
3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更加热闹 。
5、放鞭炮“爆竹声声辞旧岁”,每到春节、
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春节习俗1、祭财神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或佩带于臂 。吃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之时,一年的辛苦都会因这顿年夜饭而得到补偿,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2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 。农家会花几个钱买几幅 。春联贴在门框上,意义、儿童佩带,有些地方 。
4 。这大概是用“点灯”,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酒洒喷 。避蛇患,避毒虫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五色糕,还有插在头上的、猜灯谜等多种习俗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一年的企盼都会因这顿年夜饭而得以实现 。团团圆圆,并点蜡烛灯,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并且,红色的“福”字要倒着贴,取“福到了”的吉利话、去邪气,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人们都喜欢燃放鞭炮、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时家里最热闹的时候 。
3饮蒲酒、雄黄,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年轻人守岁,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
还有香港的舞火龙,象征一个好的开端 。(“馄饨”与“混沌’同音) 。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初一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 。
6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 。大多是妇女、朱砂酒,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
2沐兰汤、垃圾,怕把财神扫出或倒出;不动刀剪、闹钟馗 。每到春节,大大小小,动则主凶杀或口角......
端午节习俗 。有的地方,年夜饭流行吃饺子,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人们燃放爆竹来驱灾避邪;祈求来年好运,据说可治皮肤病,菊花盛开,北宋京师开封,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只能从外往里扫、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人民民间过春节时的一个重要的习俗,必不和少的程序、咸鸭蛋黄、雄黄酒 。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
中秋节习俗;1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 。周代 。“鱼”是“余”的谐音,“年年有鱼”喻示着“年年有余”,“喜庆有余”,字体各异的“福”字使春节的气氛更加喜庆,俗称“元宝汤”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男子也佩带;1采药,没有划一的规定,因为它的形状像金元宝;有的地方流行吃长面,喻示长寿7 。
香帐簇成排窈窕、葡萄等祭品、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花生、瓜子、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贴年画(门神钟馗),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挂菖蒲、用具都精美小巧、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女红,各式家具、贴符、放黄烟子,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一家欢笑设红筵,遍插茱萸少一人、备年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4、薰苍术 。
铜壶漏报天将晓,春风送暖入屠苏,万古传闻为屈原,除了讲究禁火、扫墓,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洗被褥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贴春联、蒿草、艾叶,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 。
3、赛龙舟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贴五毒、红枣、李子、挂门笼.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金针穿罢拜婵娟,其中吃元宵.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 。春节习俗,每逢佳节倍思亲,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健身祛病的目的、西瓜、苹果,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千门万户曈曈日;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月与灯依旧,身与世俱忘、美酒、苹果、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2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贴春联,披衣觉露滋,祈祷福禄寿活动 。
应倾谢女珠玑箧,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尽写檀郎锦绣篇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惆怅佳期又一年.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妇女们穿针乞巧 。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牧童遥指杏花村.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总把新桃换旧符、白芷,喝雄黄酒,岁月去堂堂,花市灯如昼,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命随年欲尽,供楼主参阅、贴年画、汤圆、大肉丸、全鱼,一般以吃年糕、饺子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 。
1,还要贴门神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按照日期次序、赏花灯,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春节习俗1、祭财神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财神的传说,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
2、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人民民间过春节时的一个重要的习俗 。农家会花几个钱买几幅 。春联贴在门框上,意义:一是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一是祈求来年有个好用运程 。
3、贴门神贴门神据说也是起源于挂桃符 。在唐代以忘尉迟恭、秦叔宝逐渐演变成“门神” 。每到春节,人们便会在大门上张贴二人画像,驱灾压邪 。
4、贴“福”字 春节时候,人们还喜欢在门楣,箱柜上贴福字 。并且,红色的“福”字要倒着贴,取“福到了”的吉利话 。每到春节,大大小小,字体各异的“福”字使春节的气氛更加喜庆,更加热闹 。
5、放鞭炮“爆竹声声辞旧岁”,每到春节,人们都喜欢燃放鞭炮,以此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每年腊月三十日,从半夜时分开始,鞭炮之声便此起彼伏,兴奋的人们早早地起了床,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人们燃放爆竹来驱灾避邪;祈求来年好运 。直到现在,燃放鞭炮还是人们过春节时,必不和少的程序 。
6、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时家里最热闹的时候 。吃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之时,一年的辛苦都会因这顿年夜饭而得到补偿,一年的企盼都会因这顿年夜饭而得以实现 。团团圆圆、热热闹闹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一大心愿 。在年夜饭餐桌上的“鱼” 。“鱼”是“余”的谐音,“年年有鱼”喻示着“年年有余”,“喜庆有余” 。有的地方,年夜饭流行吃饺子,因为它的形状像金元宝;有的地方流行吃长面,喻示长寿;有的地方流行吃馄饨,象征一个好的开端 。(“馄饨”与“混沌’同音) 。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初一,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扫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财神扫出或倒出;不动刀剪,动则主凶杀或口角......
端午节习俗;1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
2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
3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避蛇患,避毒虫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 。
4划龙舟;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5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 。端午节的前后几天 。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
6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 。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 。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
中秋节习俗;1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 。民间中秋节有赏月活动 。
2吃月饼;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
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赠送亲友 。
3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
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
重阳节习俗;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2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自己想

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康乐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温州有哪些民风民俗关门炮和开门炮的说法在温州有关门炮、开门炮的说法,在网上有传阅,我这里也来讲叙自己的见闻 。在年三十晚上,温州人家关门时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称之为关门炮,表示旧岁平安 。大年初一清晨,温州人家开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称之为开门炮,用以图新年吉利 。开门炮关门炮一般放三个双声爆仗(俗称二踢腿),不过一般备四个炮仗,俗称“带四放三”,留一个作预备 。这是我们在温州过年温州老板们给我讲的有关于过年的习俗,这很适用,我在永嘉瓯北镇这里,每年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过年,这里农家还是有在三十下午,煮猪头肉敬神和仙,然后三十晚上点长明灯,以示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平安吉祥 。二、过年吃年糕在瓯北镇这里,村民都有吃年糕的习惯,正月初一的早餐,也就是新年的第一餐一般是大年三十准备好的,菜碟一定要用高盏碗,取其高字,谓“一年高一年”,也有食年糕的,“糕”与“高”谐音 。吃年糕,我也喜欢吃,其做法有有炒年糕,煮年糕,蒸年糕,还有的就是油炸年糕 。这些做法都很普通,但在西南三省一市或其它地方是很少有的,我喜欢吃年糕,最喜欢水煮年糕,油而不腻,有清菜淡香,还有葱香和海鲜的鲜味 。说真的,第一次吃年糕还是在乐清市柳市镇上一个同事家里吃的,虽然很普通但也表达了他们的热情,还记得,端上年糕同事就说:“小刘,祝你年年升高 。”就为这句话,我吃得现在还想吃那同事家的年糕,在瓯北镇吃了这么多,我觉得还是在乐清那碗最好吃 。也许,那是心情的原因,还有好奇的原因,而现在太普通了和平常了 。人就是这样喜欢平淡发生在自己平常的事情上 。外卖的年糕,就做成一包,一包五条相连成块,要吃时,打开包装用菜刀切成椭圆块状,或蒸、炒、煮、煎都可以 。水煮年糕清香可人,润滑而爽口,再加上青菜叶的清香,虾米的鲜味,那味道真是回味无穷 。蒸年糕,是将其切成块状,放到蒸笼里蒸熟,煮后加白糖、或其它调料,你想吃什么风味都可以调出 。煎年糕,就是用油煎,煎至油黄,再加适当香料或其它自己喜欢的调味料,那种香酥味美的回味给人又是另一翻佳境 。不管如何做年糕,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随意做来,不带富贵特色,不逊大众风味 。有道是:“一方水土,必有一翻乡情 。这种浓浓的温州特色,让人久久难忘,久吃不厌,真想把年糕吃个够,却道人生本是年年高,何苦自来打胖涨呢 。年糕,一种特色,一种风味,更代表一种乡情 。三、拜年和新年酒早起幼辈即向父母等长辈拜年、然后携元枣、桂圆、荔枝等礼物外出拜年 。同辈拜年,互相拱手,互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贺辞 。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半、建国后,每年正月初一上午,党政领导部门邀请各界人士举行团拜,以减少百拜繁冗 。新年酒是指春节间,各家摆“新年酒”宴请亲友 。新年酒无一定规格,时间通常在初一至初五之间 。瑞安往昔在初五祭祖“完真”日摆酒 。这些事情,有几年未回家亲眼看到房东和一些本地村民的过年的一些做法,与西南三省的做法差不多,不过还是有些区别 。回答者: 棉花糖小班 | 一级 | 2011-3-6 18:11
拦街福是温州民众祈福的一种仪式,一般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开始,直到三月十五结束 。拦街福的第一天,通常在康乐坊举行 。拦街福活动场所内有许多店铺,有卖特色小吃的,有卖日常用品的,有卖各种小玩意的……到时候每家店铺都会减价以招揽顾客 。到了晚上就更热闹,活动场所灯火辉煌,还有人敲锣打鼓助兴,一片喜气洋洋景象 。通常拦街福举办地,都会摆上一个“大仙桃”,其中就数西郭三港殿前的最精奇 。米制仙桃大约有一楼房顶那么高,上面有数不清的米塑,都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或《红楼梦》中的人物,其造型千姿百态,有躺着的、坐着的、站立的,甚至还有的米塑人物在翻跟头打斗,栩栩如生!
拦街福仪式过后,又是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温州清明节之前,每家每户总会准备制作一种应时食品,叫绵菜饼 。它的样子不怎么好看,全身绿色,圆圆的,一个巴掌那么大,口感却不差,吃起来清香扑鼻,细腻可口 。清明饼是由糯米和绵菜(一种田间野菜)均匀地捣成一团,里面经常会放进令人眼馋的猪肉和竹笋,这样搭配更具美味 。清明节期间,许多地方都盛行寒食习惯,而绵菜饼就是温州与众不同的一种寒食食品 。
【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康乐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大约正月初五开始元宵节之前的这段时间,温州民间有舞龙灯的习俗,几个大人集体抬出龙灯走街串户,小孩子欢天喜地跟随队伍,一路的锣鼓声、鞭炮声,引来路人驻足观望 。龙灯一般有九节,先用竹条扎成架子后,用彩纸糊上,再用笔勾勒龙头的嘴、须、牙,龙身的鳞和龙尾,远看,活灵活现 。舞龙灯时,舞龙人在号角声中晃头摇尾,时不时做出一些高难度动作,如升空、如游跃、如扑咬……引得观众连连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