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柳溪村的风俗 旌德春节的风俗

古代写字相关的文具有哪几种?笔、墨、纸、砚;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洮砚(现甘肃省卓尼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 。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 。
毛笔,是古代汉族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 。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 。自元代以来,浙江湖州生产的具有“尖、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 。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 。从“李墨”名满天下 。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
砚,俗称砚台,是汉族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 。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 。古代汉族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
文房四宝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汉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 。了解过去的汉族优秀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 。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县) 。
笔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 。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 。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 。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幺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 。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 。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 。这些古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 。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 。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义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幺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 。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除了基本的四宝笔墨纸砚之外,还有水盂 笔洗 镇纸 。笔墨纸砚,镇纸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

旌德柳溪村的风俗 旌德春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关于宣城人的传统民俗节日习惯【旌德柳溪村的风俗 旌德春节的风俗】宣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同时这里不仅旅游景点众多,特产丰富,而这里的民俗习惯,也是具备了一定的当地特色 。
乌饭节:四月八日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同时也是贵州、湘西一带少数民族的传统的节日 。而在江南一带 。更是将四月八日作为一个重要的日子 。乌饭节就是宣城的一个传统的节日 。在四月八日的时候,宣城的当地人就会用乌叶草将糯米饭染成乌色,将染过色的米饭,称之为是乌饭 。因此在四月八日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乌饭 。游客如果来到宣城旅游的时候,也可以品尝一下乌饭的味道 。
庙会:宣城当地也是有庙会的 。每到了庙会的这几天,就会特别的热闹 。在庙会上面,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家等,都会聚集到这里 。而当地人也会到庙会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或者是观看民间的表演 。虽然经历这么多年,但是庙会这一传统的民间的活动,还是没有停止 。因此来到宣城旅游的游客,都会被庙会的热闹非凡而吸引 。
宣城的民俗习惯还有很多 。比如说当地人在端午节的时候,所包的粽子的形状与其他地方的粽子的形状不同 。另外就是还保留着一些江南地方的民俗等 。因此宣城的民俗活动,不仅具有当地的特色,而且还具有着传统的色彩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又叫刻纸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
在宣城市旌德县庙首镇,这样的民俗艺术还一直被保留和传承,以家住庙首老街的王木生老人手艺为最 。逢年过节,或哪家有喜事儿,他们就拿起剪刀,将艳丽的红纸灵活的剪成一幅幅大家熟悉而热爱的景物,有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等等 。
当红艳艳的龙、凤、鸳鸯等吉祥鸟兽和“花好月圆”、“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字样贴满厅堂、窗棂、门楼,那年味儿可就十足十了 。一片红中,你能深切感受到年节时的吉祥、幸福、喜庆、欢乐,那是剪纸技艺者们通过剪纸送给大家伙儿的礼物 。
既是传统民俗艺术,必然有讲究的,对剪纸技艺者来说,年三十儿、大年初一不动剪刀就是规矩 。据王木生老人回忆,他剪纸几十年了,从没有一年坏过规矩 。他觉得,守规矩也是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