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各地风俗作文 春节各地风俗

冬至节我国各地风俗有哪些绍兴、新昌等县的习俗,多于是日去坟头加泥、除草、修基,以为此日动土大吉,否则可能会横遭不测之祸 。
冬至又称“长至”,一年中,此日夜晚为时最长,故民间有“困觉要困冬至夜”之说,谓冬至安眠一夜,可保全年好梦天天 。
旧时,食米多用石碓石臼舂白,绍兴人爱在冬至日前后将一年中的吃饭米预先舂好,谓之“冬舂米”,一来因为过了冬至,再个把月时间就“着春”了,家事将兴,人人须忙于备耕,无暇再去舂米;二来因为春气一动,米芽浮起,米粒便不如冬令时的坚实,冬舂米可免米粒易碎而多粞,减少粮食的损耗 。

春节各地风俗作文 春节各地风俗

文章插图
搬新家有哪些讲究?各地风俗均可讲解.我们这没什么讲究,乔迁之喜请客吃饭 。热闹一下 。再有讲究的用红纸包筷子什么的 。放鞭炮肯定得要的 。至于你嘛,房子在常州就应该按当地风俗来吧 。问问当地人
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是怎么样的?陕北的春节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 。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 。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 。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 。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 。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 。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 。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 。“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 。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 。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 。“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 。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 。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 。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 。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 。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 。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 。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 。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 。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 。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 。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 。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 。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 。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 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 。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
春节各地风俗作文 春节各地风俗

文章插图
各地的春节风俗有哪些?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 。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俗谓过年,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节前要准备过年的物品,农村一般喜欢制米糖米果,酿米酒,杀猪宰鹅鸭 。亲友之间馈送猪肉果糖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 。旧社会长工吃小年饭就跟主人结帐下工 。
三十日为除夕 。民间贴春联、换门神、贴年画 。晚饭很丰盛,开饭前打爆竹与上牲礼请祖宗(城市一
般不请祖宗,农村有一部分也不这样做了),之后全家吃团圆饭 。一些地方还的“画米囤”、“跳囤子”的习惯 。画米囤是用漏孔小蒲包装石灰在粮囤、户外周围地面打上一堆火,全家大小一个个从火堆上跳过,边跳边唱“火旺火旺,发达兴旺”,象征来年生活似火旺 。这是新年祈福的一种活动 。这晚,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 。睡觉时,打爆竹封门 。
正月初一为元旦,打爆竹开门,以示开门大吉 。碰上人互道吉祥 。来人串门时应待以果糖茶水 。有的地方这天吃别人东西救灾要伴随说些吉利话,如抓瓜子说“瓜瓞绵绵”,抓糖果说“甜甜蜜蜜”,抓枣子说“早早发财”或“早娶新娘”、“早生贵子”、“早上大学”,抓桔子说“走大局”等 。
不少地方,元旦未明前拜神敬祖后,视历书今年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面对吉方跑拜,称为“出天方”或“出方”,以迎喜神 。人人朝着吉方走,走到一座香火旺盛的庙上烧一股香,拜拜菩萨,祈求神明保佑自己这一年里凡事都顺当 。
(一)贴春联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对子」等,是春节时贴在门上或楹柱上的吉祥语,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它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无不贴春联庆贺 。鲜红的春联,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点缀出一派盎然春色 。
春联起源于「桃符」 。最初是用桃木雕刻出「神荼」、「郁垒」这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用来镇妖避邪 。后来,大概由于雕刻神像太费时,就用两块木板,画上神像来代替,叫做「桃板」 。再以后进一步简化,只在桃板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往门上一挂就完事,叫做「桃符」 。这种春节挂「桃符」的习俗从战国延续到唐代 。到了五代,桃符仁才出现联语,代替原来的「神荼」、「郁垒」的字样 。
桃符改称为「春联」和用红纸写春联,都是开始于明代 。因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春联,所以朱元璋大力提倡,及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 。
(二)贴年画
按照中国古老的风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精心美化自己的住舍,除了在屋内墙壁上贴崭新的年画,给人以春意融融、喜气洋洋的感觉 。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缯画艺术,它是伴随春庆祈年和驱凶避邪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起源于门画,与桃符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门画最初的题是门神,据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正月一日,缯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众所周知,世界上本来就没鬼,然而人们通过年画来祈求全家平安吉利的愿望却是可以理解的 。
(三)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 。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 。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 。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 。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 。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 。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
(四)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 。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 。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 。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 。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 。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 。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 。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 。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 。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 。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
有放鞭炮,拜年 。拜年,给小辈红包,放炮,扫房,吃饺子,贴春联,贴福字(反正我们家是这个样的)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周围则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
【春节各地风俗作文 春节各地风俗】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