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乡风俗普通话 春节家乡的风俗普通话

过年家乡习俗六百字春节 , 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 ,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早早的 , 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 , 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这天 ,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 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 。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 , 才能吃到哟 。据说 , 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
腊月二十四 , 家家户户扫房子 。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 , 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 。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 , 准备年货 。
每当二十九 , 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 , 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 , 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 抒发美好愿望 , 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 , 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 , 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 , 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 , 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 , 红色有吉祥 , 避邪的意思 , 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
到了大年三十 ,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 。吃过午饭后 , 端出香喷喷的肉馅 , 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 , 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 , 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 。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 , 看谁最有福气 。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 , 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 , 张口就咬 , 希望自己能走好运 。最后 , 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
除夕 , 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 , 我们早早的吃晚饭 , 守在电视前看春晚 , 也是“守岁” 。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 , 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 。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 , 就是泡在姥姥家 , 用妈妈的话说 , 就是“整天不着家” , 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 , 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 。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 , 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 , 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 , 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过年了 , 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 , 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 。说起过年 , 免不了提到吃 。对于吃 , 杭州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 , 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 , 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 , 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 , 黄菱肉形似元宝 , 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吃完年夜饭 , 来看看杭州人过年的活动吧: 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 。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 , 在大锣大鼓之外 , 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 。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 , 多为商家所用 , 另外 , 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 。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 。所谓纸鸢就是“鹞儿” 。鹞儿用细竹为骨 , 制成飞禽形状 , 用纸或绢粘在上面 , 穿上线迎风放飞 。杭州人向来心灵手巧 , 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 , 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 , 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 , 使风声入笛 , 其声如筝 , 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 。另外 , 过去杭州人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 , 粘在小竹圈上 , 套在线中 , 等到鹞儿放到高处 , 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 , 被杭州人称作灯鹞 。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 , 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 , 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 。原先杭州的船灯 , 一般以细木为骨 , 扎成船的形状 , 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 , 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 , 但没有四条腿 , 用纸糊上 , 分为前后两截 , 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 , 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 , 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 , 灯中竖以麦秸 , 秸下插在细钉当中 , 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 , 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 , 用烛烟驱动风车 , 旋转灯上的人马 。走马灯和船灯 , 只能悬挂不能行动 , 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 。最大的称烟火 , 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 , 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 , 小大由之 , 老少咸宜 , 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 , 尤为少儿所喜 , 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 。那时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 , 多为花筒 , 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 , 以及不受地形限制 , 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 。老杭州的过年习俗 , 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 , 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

谈谈家乡风俗普通话 春节家乡的风俗普通话

文章插图
家乡过年习俗是什么?各地过年的习俗有所不同 , 下面我说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
民间传说 , 每年腊月二十三 , 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 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王时 , 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 , 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 , 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 , 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 , 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
小年的大扫除也叫“掸尘” , 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 。“尘”与“陈”谐音 , 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 , 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 , 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
小年以后 ,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大门上的对联 , 是一家的门面 , 需要特别重视 , 或抒情 , 或写景 , 内容丰富 , 妙语连珠 。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的掌故 , 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 。贴上窗花 , 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 , 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 。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 , 当时还没有文字 , 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 , 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 , 这就是“结绳记事” 。当时 , 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 , 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 。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 , 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 , 因此也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 , 或互相赠送的物件 。
过小年这天 ,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 , 剃头过年”的说法 , 很多人至今仍坚持 。
民间认为 , 诸神在小年之后就上天了 , 便百无禁忌 ,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 , 称为“赶乱婚” 。因此在年底 , 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
从今天开始 , 各家各户都已进入过年的准备期 。过年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 , 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所以讲究的习俗也特别多 。那么 , 接下来还有哪些呢?小编整理了今天到元宵的传统习俗 , 拿走不谢!
【谈谈家乡风俗普通话 春节家乡的风俗普通话】腊月二十三 , 传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 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
腊月二十五 , 推磨做豆腐 ,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 , 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
腊月二十六 , 杀猪割年肉 , 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
腊月二十七 , 宰年鸡、赶大集 , 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
腊月二十八 , 打糕蒸馍贴花 ,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 , 后被红纸代替 。
腊月二十九 , 上坟请祖上大供 , 对于祖先的崇拜 , 在我国由来已久 。
大年三十 , 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天 , 寒辞去冬雪 , 暖带入春风 。
大年初一 , 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 , 长辈给压岁钱 , 压住邪祟 。
大年初二 , 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 , 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
大年初三 , 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 礼物带双数 。
大年初四 , 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 , 恭迎灶神回民间 。
大年初五 , 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 , 东西南北中 , 财富五路通 。
大年初六 , 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 , 万户千门看 , 无人不送穷 。
大年初七 , 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 , 安顿身心 , 休养生息 。
大年初八 , 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 , 制小灯燃而祭之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大年初九 , 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 , 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
大年初十 , 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 , 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
正月十一 , 祭奉紫姑 。深受压迫的女性 , 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
正月十二 , 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 , 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
正月十三 , 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 , 自十三日起 , 巷陌桥道 , 皆编竹张灯 。
正月十四 , 临水娘娘诞辰 , 又称“顺天圣母” , 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
正月十五 , 夜照田蚕(神) 。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 , 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