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严禁燃放鞭炮标语 春节燃放鞭炮的风俗

新春燃放鞭炮的风俗始于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 , 是三元之日也 , 春秋谓之端 日 , 鸡鸣而起 , 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 。"宗懔所载 , 似乎是承西汉 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 , 身长尺余 , 袒身 ,  捕虾蟹 , 性不畏人 。见人止宿 , 暮依其火 , 以炙虾蟹 。伺人不在 , 而盗人 盐 , 以食虾蟹 。名曰山臊 , 其音自叫 。人尝以竹着火中 , 爆 而出 , 臊皆 惊惮 。犯之令人寒热 。此虽人形而变化 , 然亦鬼魅之类 , 今所在山中皆有

春节严禁燃放鞭炮标语 春节燃放鞭炮的风俗

文章插图
春节习俗有哪些 放鞭炮的来历中国人过年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 ,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年”的来历上谈起了 。
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 , 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 , 每到腊月三十 , 便挨门窜户 , 觅食人肉 , 残害生灵 。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 , “年”到了一个村庄 , 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 , 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 , 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 , 它不知其为何物 , 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 , 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 , 只见里面灯火辉煌 , 刺得它头昏眼花 , 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 , 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 , 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
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 , 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 , 因为鬼怪被赶跑了 , 晦气也被赶跑了 。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每年除夕 , 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 ,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 , 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 , 唐代时写作“爆竿” , 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 , 则叫作“鞭炮”、“响鞭”、“鞭” 。
鞭炮的起源很早 ,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 , 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 , 以避山臊恶鬼 。"意思是说 , 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 , 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 , 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
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唐初 , 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 , 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以后火药出现 , 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 , 产生了“爆仗” 。唐代称爆竹为“爆竿” 。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 , 小庭犹聚爆竿灰” , 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
【春节严禁燃放鞭炮标语 春节燃放鞭炮的风俗】到了宋代 , 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 , 《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 。皆以真竹着火爆之 , 故唐人诗亦称爆竿 。后人卷纸为之 。称曰“爆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