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马铃薯种植“科技范”十足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黄土高原上,马铃薯种植“科技范”十足
文章图片
甘肃薯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马铃薯固体饮料(薯泥)、马铃薯酥性和曲奇饼干生产线 , 以丰富产品种类 , 延伸马铃薯产业链 , 提高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 本报采访人员颉满斌摄
甘肃省定西市为马铃薯产业链选派科技特派员68名 。 科技特派员们潜心研究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全程机械化种植、精深化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 , 大力推动马铃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为打造“中国薯都”贡献了科技力量 。
——吴建中甘肃省定西市科技局副局长
◎本报采访人员颉满斌
通讯员王谦虚马爱玲
10月 ,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西南部浅山区的五竹镇 , 连片如画的马铃薯种薯原种长势喜人 。
黄土高原上,马铃薯种植“科技范”十足】“我们在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试验田里使用了不同的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菌肥 , 从试验方案、用量、品种产量等方面开展试验 。 ”甘肃定西农业科技园区企业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田地农业)的科技特派员杜宏辉 , 正在带领团队在五竹镇马铃薯种薯大田里进行土传病害的防治试验工作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近年来 , 甘肃省定西市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 , 出台了《关于派驻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推精准扶贫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 全面实施“11151”工程 。 一支支科技特派员队伍把论文写在黄土高原上 , 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 带动企业研发创新 , 成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支科技铁军 。
黄土高原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田地农业是甘肃定西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 , 而甘肃定西农业科技园区则是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平台 。 2001年8月 , 甘肃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 并以园区为载体 , 建成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国家星创天地 。
有了创新创业的平台 , 杜宏辉也有了施展才干的舞台 , 他深知 , 种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芯片” 。 于是 , 杜宏辉开展了马铃薯种薯选育、栽培技术研究、技术指导与服务等工作 。
2016年 , 定西市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首次引进马铃薯原原种“水培”“雾培”生产技术 , 杜宏辉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试验 , 建成马铃薯雾培生产线3000平方米 。
“在‘雾培’环境下 , 原种薯产量可由每株4至5粒提升到每株35粒以上 。 ”田地农业董事长李晓梅说 , “雾培”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脱毒马铃薯种薯成本 , 有助于杜绝土传病害 , 提高原原种产量和质量 。
“现在‘雾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 目前 , 我们采用最先进的离地栽培技术 。 ”为了进一步优化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离地栽培生产效率 , 杜宏辉团队筛选出了适合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原原种离地栽培苗期、结薯期和膨大期不同阶段的营养液配方 ,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
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的杜宏辉 , 如今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土专家”“科技明星” 。 他担任渭源县马铃薯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 , 带领团队引进马铃薯新品种70余个 , 帮助企业、合作社建成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示范基地6000亩以上 , 累计培训农民、科技示范户1000余人次 , 培训企业技术骨干16人 。
近年来 , 甘肃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马铃薯为重点主导产业 , 辐射带动全市马铃薯种薯产业提质增效 , 孵化马铃薯种薯企业33家 , 年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原原种10亿粒以上 , 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