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简介20字 春节的风俗简介5字

春节习俗简介!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俗称腊八节)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俗称灶王节) , 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为高潮 。
祭灶王神 。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 , 即为春节开始的第一天 , 一定要拜祭灶王神 。相传灶王神是掌管天下收成的神 , 之所以要拜祭他 , 主要是祈求五谷丰登 , 能有好的日子过 。
扫尘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 民间的说法是这样的:因“尘”与“陈”谐音 ,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贴春联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 抒发美好愿望 , 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倒贴“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 ,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 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 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 , 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 , 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 , 所以必须尽早准备 , 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 , 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
蒸年糕 ,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 , 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 , 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 , 象征着黄金、白银 , 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 , 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 , 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 , 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 , 或蒸或炸 , 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 , 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 , 以粳米制作 , 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 , 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 , 做工精细 , 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 , 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 , 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 , 再用皮包上馅 , 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 , 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 , 正统的饺子吃法 , 是清水煮熟 , 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 , “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 , 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 非常吉利;此外 , 饺子因为形似元宝 , 过年时吃饺子 , 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

春节的风俗简介20字 春节的风俗简介5字

文章插图
春节习俗的介绍【春节的风俗简介20字 春节的风俗简介5字】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 一直到正月十五 ,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 , 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 ,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山东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 。农村还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摆一张桌子 , 桌子上放上贡品 , 烧香烧纸 , 人们称之为“发纸” 。当然还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楼” , 祭拜各方天神 。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习俗 , 一大早天还未亮 , 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给族中年老的长辈磕头拜年 , 小孩拜年还要给“压岁钱” 。在吃过早饭之后 , 家族中所有女子给族中长辈磕头拜年 。大年初二 , 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 , 祭祖要带上丰盛的贡品、纸钱、香铂 , 并且还要带上很多鞭炮 , 以告慰祖先神灵 。初三初四则是走亲戚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