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春节过节风俗是什么

江南过节吃南瓜的风俗是怎么来的?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吃南瓜的风俗 。“八月半吃南瓜” 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 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美丽、聪明、善良、勤劳 。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 上,奄奄一息 。那年的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 野瓜 。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 。香喷喷、甜滋滋,两老吃了 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 。黄花姑娘就把瓜籽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 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 。从此,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 烧糯米饭的风俗 。

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春节过节风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朝鲜过春节的风俗哪些与我国春节风俗相似?朝鲜过春节的风俗哪些与我【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春节过节风俗是什么】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
过年都有什么习俗?《春节习俗概述》发布时间:2008-1-6 15:22:26作者:王震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是最重视的一个节日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过春节的习俗 。这些习俗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一年又一年,其中有很多的习俗消亡了,也有很多新的习俗诞生了,在这样的演变中形成了中国最具传统特色的春节民俗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俗称腊八节)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俗称灶王节),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 。祭灶王神 。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即为春节开始的第一天,一定要拜祭灶王神 。相传灶王神是掌管天下收成的神,之所以要拜祭他,主要是祈求五谷丰登,能有好的日子过 。此外在这一天还要打囤 。就是用面粉在地上(一般是存放粮食的地方)画出一个或数个圆形,就像是囤的样子 。囤——在农村是存放粮食的主要工具 。这一习俗的形成主要的主要原因是在过去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人们祈求神明对庄稼的保护 。打囤的主要目的是祈求庄稼能有个好的收成,能够把自己家的囤都装满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上古的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民间的说法是这样的: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和影壁中 。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
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春节过节风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过年时有哪些习俗(除夕:贴春联,放鞭炮,团圆,吃饺子.纪念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纪念把怪兽"年"消灭,所以贴春联放鞭炮. )
除 夕 夜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 。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 。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 。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