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打造公共卫生精英团队,筑牢战疫堡垒——施国庆( 二 )


四是通过组织年会、研讨会、师资培训 , 创办月度工作简报 , 加强现场指导等机制 , 使全国现场流行病学网络壮大发展 。
五是努力提升了CFETP国际化水平 , 推动成为公共卫生援外重要力量 。 2015年率学员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2013-2016年牵头完成5期亚洲和东盟国家流行病学专业人才培训项目 , 培养了来自20个国家的共76名学员;每年组织参加国际FETP会议交流 , 促进了与全球及区域同行的交流互鉴 。
0
3
历时五载 , 为揭开云南不明原因聚集性猝死成因发挥关键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开始 , 至2004年 , 云南西北地区20多个县共报告了260多例不明原因猝死病例 , 虽经多方探索研究 , 原因一直未明 , 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 2005年 , 中国疾控中心曾光研究员牵头承担了国家攻关课题“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因学研究” 。 施国庆带领现场调查队伍 , 深入云南山区 , 从2005-2009年 , 每年的夏天都要在云南驻点两个多月 , 多远的路都去 , 多高的山都爬 , 多难找的人都要尽力去找到 , 多分散的信息都要尽力去搜索整合 , 80多次深入一个个猝死事件现场 , 当地同志说“从没有见过这样能吃苦 , 像这样干活的队伍” 。
倾心打造公共卫生精英团队,筑牢战疫堡垒——施国庆
文章图片
2009年施国庆在云南腾冲县某村庄采集曾经导致
数百人死亡的一种不明野生菌
历经艰难困苦 , 从猝死见证人记忆中、工作人员笔记中、医疗记录中、现场勘察与调查中 , 完整地收集分析了400多例不明原因猝死案例 , 采集了5000多份标本 , 按照严谨的病因推论科学逻辑 , 带队完成大量现场调查 , 指导并推动完成多项实验 , 经过课题组完整的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动物实验、化学分析和现场干预等方面研究论证 , 最终揭开了这些猝死事件的真正原因——在当地心肌等基础疾病水平较高的基础上 , 一种现场新发现的、难以识别的、具有中低毒性野生菌(毒沟褶菌Trogiavenenata)中毒 , 导致了当地夏季一些地区的家庭与村庄发生聚集性猝死 。 通过开展禁食毒沟褶菌行动 , 许多地方已没有或很少(少量人误食所致)再发生此类猝死 , 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
0
4
历时60天 , 成功示范了埃博拉社区防控的中国模式
2015年1月-3月 , 施国庆带领中国第三批援助塞拉利昂埃博拉防控公共卫生队伍 , 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 , 历经整整60天 , 帮助塞国4万多人的疫情热点社区 , 有力地阻断了原有疫源和三次输入性疫情的社区传播 , 实现了国家交付的“打胜仗 , 零感染”目标 。
倾心打造公共卫生精英团队,筑牢战疫堡垒——施国庆
文章图片
2015年胜利完成塞拉利昂三个疫情社区
埃博拉防控后 , 告别当地同行
在塞期间 , 施国庆带领团队 , 立足当地实际 , 在三个社区培训与打造了101人的埃博拉防控社区和专业骨干队伍 , 每日开展基于社区的宣传动员 , 逐户进行病例主动搜索 , 根据风险与需求评估 , 迅速组织发动了“千张宣传海报入社区”“万户宣传大动员”“社区大型宣传牌创意活动”“百名教师培训”“四项专题调查”“三项专业培训”等 , 短时间创建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工作局面 , 提高了社区报病和防控参与度 , 杜绝了不安全丧葬和社区防控抵抗事件 , 成功完成了69例预警病例、14例埃博拉病例、607名密切接触者调查处置和隔离管理 , 有力地示范和推广了中国传染病防控模式 , 为有效应对传染病提供了“中国经验” 。
0
5
历时六个多月 , 成功实践了公共卫生援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