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农”墨重彩 “丰”景如画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行走泗州大地 , 远眺虹乡沃野 , 丰收萌动 。
在安徽泗县大路口镇 , 庭院、地头到处是粉条加工户们忙碌的身影 , 粉条变“金条” , 在阳光下照射下着晶莹剔透;在食用菌产业基地 , 白胖子——双孢菇争先恐后竞相冒头 , 长势颇为喜人;墩集镇草莓生产基地里 , 一片青翠之中隐藏着一个个饱满的红色果实 , 生机涌动……
安徽泗县:“农”墨重彩 “丰”景如画
文章图片
墩集镇草莓生产基地里 , 农户正在给刚收获的草莓称重 。 人民网李希蒙摄
“仓廪实”的背后 , 饱含着泗县近年来加快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良苦用心和全县人民的辛勤耕耘:按照“一镇一业”要求 , 每个镇至少打造1个万亩高效生态农业园;全县培育6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5个以上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泗字”号农产品区域性公用品牌 。
高位推动之下 , 泗县特色农产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优 , 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拔地而起” 。
传承:“老招牌”挥毫泼墨话丰收
提到泗县特色农产业 , 除了响当当的金丝绞瓜外 , 山芋就不得不提 。 作为“中国山芋之乡” , 泗县人们对山芋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 “山芋饭、山芋馍 , 离了山芋不能活”已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印记 。 其中 , 大路口山芋就是代表之一 。
安徽泗县:“农”墨重彩 “丰”景如画
文章图片
粉条生产车间 , 工人正在将粉条挂起 , 准备阴干晾晒 。 人民网李希蒙摄
眼下正值冬闲时节 , 却是当地农民最为忙碌的时候 。 薛玉法是当地一家粉条加工厂的负责人 , 这两天厂里刚刚加工生产出来的6000斤粉条已打包完毕 , 正陆续发往芜湖的客户 。 还没来得及高兴 , 新的订单又接踵而至 , 数名工人在流水线上忙得不亦乐乎 。
为何泗县粉丝如此受欢迎?薛玉法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 , 大路口山芋作为地方优良品种 , 口感细软绵甜 , 种植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 数百年的传承使大路口山芋的栽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 他们利用当地山芋优质资源的先天优势 , 再采用传统制作方法加工和晾晒红薯粉条 , 以纯正“乡土味道”吸引大量的“粉丝”们购买 , 让广大农民在传承老手艺中实现致富增收 。
目前 , 在泗县大路口镇有成百上千户粉条加工户 , 其中规模化生产且生产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就有近20户 。
安徽泗县:“农”墨重彩 “丰”景如画
文章图片
薛玉法检查冷库中粉条 。 人民网李希蒙摄
如今 , 当地还借助现代电商平台 , 传统手工粉条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也不断攀升 , 带动全县红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 也为农民致富增收带来新的增长点 , 预计2022年 , 泗县手工粉条加工量将突破5000万斤 。
开拓:“新宠儿”崛地而起唱新曲
如果说金丝绞瓜、粉条是泗县特色农产业的金字招牌 , 那么食用菌无疑就是他们的“新宠儿” 。
近年来 , 泗县瞅准食用菌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 , 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秸秆资源 , 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 , 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 , 从单一平菇种植到平菇、双孢菇、草菇、香菇、大球盖菇等多品种种植 , 食用菌逐渐成为泗县特色的主导产业 。
安徽泗县:“农”墨重彩 “丰”景如画
文章图片
孙孙正在检查双孢菇的生长状况 。 人民网李希蒙摄
2019年 , 外地务工人员孙孙回到大李村发展起了双孢菇种植 。 在村里支持下 , 仅用3年多时间 , 就从只有8个棚的家庭式种植 , 发展到现如今100多个棚的规模化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