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脱发,这一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慌?

王小波说 , “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 可对于当下来说 , 一切都来得很快 , 包括象征中年危机的脱发和谢顶 。 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 , 失去了才知道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 即便是不可一世的恺撒大帝也曾为此心焦 , 每每都窘迫地把后脑勺所剩不多的几根头发梳到前额 , 尽力维持一点君主的威严 。
颜值已是生产力 , 头发则代表了生命力 。 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 , 这一届脱发的年轻人淡定得多 , 他们知道生命中很多的遗憾 , 虽然不可挽回 , 但是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得到弥补 。
不想成为“人间蒲公英”
《中国脱发人群调查》表明 , 脱发问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 90后逐渐取代80后成为“人间蒲公英” 。
脱发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情 , 村上春树就说过 , 自己最难受的不是秃顶本身 , 而是周遭人的反应:
“本人越是怏怏不乐 , 他们越是喋喋不休 , 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安慰 。 脱发没有切肤之痛 , 就不会真正启动恻隐之心……”
面对脱发,这一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慌?
文章图片
▲饱受脱发困扰的发友 。
20多岁的横州仔小蒙 , 也曾因为这样的原因不想出门 。
2018年开始 , 这个风华正茂的挖机师傅忽然发现 , 发际线悄悄撤退了 , 没几年额头就成了一个大写的“M” 。 亲人们没有类似的问题 , 脱发的原因被归咎为“精神内耗” , 没人懂得他的内心崩塌 , “二十多岁的‘大叔’ , 走在马路上都觉得自卑 , 那时候心态真的要崩了” 。
两年前 , 广播里传来的一则内容犹如天籁 , 小蒙仿佛在迷宫中看到了一个出口 。 他事先做了各种功课 , 在贞韩植发南宁院 , 无痛无感的手术从当天16时开始 , 两个多小时后他已经踏上归途 。
当原来的“不毛之地”变得生机勃勃 , 头发真正长出来的时候 , 他终于甩掉了“大叔”的帽子 , 和自己的容貌焦虑达成和解 。
面对脱发,这一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慌?
文章图片
▲发友正在进行发际线设计 。
耶鲁大学教授库尔特·斯坦恩在著作《头发:一部趣味人类史》中这样写道:
生长旺盛的头发会传递出健康和魅力的信号 。
现在 , “信号”满格的小蒙仍然会后悔 , 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在焦虑中看到时代的巨变 。
植发并不是一场“冒险”
面对时代的症结 , 这一届的年轻人拥有更多选择 。
曾经 , 覃坚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 , 现在他已经是贞韩植发资深的植发主任 。 很多三甲医院的医生同行都会向他打探植发是否可行 , “做个手术这么大动静 , 到底值不值得?成功率又有几成?效果能持续几年?”
“大医院的医生都有那么多顾虑 , 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 覃坚感慨时间证明了一切 , 如今植发并不是一场冒险 , 而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一种日常 。
面对脱发,这一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慌?
文章图片
▲贞韩植发团队在国外进行技术交流学习 。
覃坚一个月大概要做四、五十台植发手术 , 年纪最大的“发友”已经年过六十 , 岁月显现在头顶 , 中间区域全空了 , 白发在显微镜下难以辨别 。 那场手术大概做了十个小时 , 与技术难度相比 , 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 , 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 , 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 。
面对脱发,这一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慌?
文章图片
▲覃主任(左)正在进行植发手术 。
每个人都有美的一面
很少有人能看出贞韩植发美学设计师方一枝的实际年龄 , 秀发浓密、面容姣好 , 巴掌大的脸为这个80后减龄不少 。 她从不隐瞒自己的秘密在于发际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