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一个错误决策,让清朝从此走向衰弱

谈到清朝皇帝 , 康熙皇帝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 在清朝十二帝中 , 康熙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千古一帝式的英明之君 。 在传统观点中 , 康熙被视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 一生先后铲除权臣鳌拜 , 平定三藩之乱 , 平定噶尔丹 , 抗击北方俄国入侵 , 功绩辉煌 , 彪炳千秋 。 然而 , 康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 , 他的一生功过是非 , 也不能被简单化和概念化 。
康熙的一个错误决策,让清朝从此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毋庸讳言 , 康熙比之后来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 , 无论是个人眼光、能力才干 , 都不可同日而语 , 康熙在很多方面确实要比这些人强得多 。 但是 , 不可否认的是 , 清朝之所以在后期走向全面衰弱 , 从世界一流的东方强国变成任人宰割的贫困落后之地 , 康熙本人要承担很大责任 。
康熙的一个错误决策,让清朝从此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康熙曾经做出过一个错误决策 , 使得清朝的发展开始偏离正轨 , 逐渐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 最终成为时代的弃儿 。 这个决策 , 使得清朝在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错误道路上渐行渐远 , 最终进入不可救药的地步 。
康熙作出的这个错误决策 , 就是“禁海令” 。 清朝建立初期 , 东南沿海一带成为反清复明势力活动的重要地区 。 郑成功等人为代表的反清势力 , 凭借强大便利的水师优势 , 盘桓于东南沿海一带 , 清朝多次出兵却难以彻底剿灭 , 成为康熙的心腹之患 。 从明代以来 , 东南沿海一带也一直是对海外贸易的通商地带 , 每年都有大量外国船舶往来此地 , 康熙对这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外国人 , 始终抱有浓重的戒心 。
康熙的一个错误决策,让清朝从此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在此前提下 , 康熙在位期间开始实行严厉的“禁海令” 。 其实“禁海令”从明朝以来就存在 , 但明朝皇帝对此并未认真执行 , 也没有采取什么真刀实枪的强硬措施 。 但到了康熙帝在位期间 , 把海禁当成一项事关帝国安危的大事来予以严厉执行 , 手段之狠辣 , 令人瞠目结舌 。
康熙下旨 , 把东部沿海数省包括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地的沿海居民 , 全部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 , “令下即日 , 挈妻负子载道路 , 处其居室 , 放火焚烧 , 片石不留 。 民死过半 , 枕藉道涂” 。 一时之间 , 沿海数省的数十万居民 , 一夜之间成了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流民 , 携妻带子 , 抛家舍业 , 海禁区内的房屋被毁坏 , 田地被抛荒 , 造成了一场浩劫 。
康熙的一个错误决策,让清朝从此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给平民百姓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 是一方面 , 另一方面这项决策还产生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 , 对清朝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 清朝中期 , 西方列强先后经历了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的洗礼和哺育 , 整体科技水平和工农商业发展 , 都实现了人类史上的一次跨时代的飞跃 。
康熙的一个错误决策,让清朝从此走向衰弱
文章图片
然而 , 清朝却在此时毫不留情关闭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 不由分说切断了同世界的联系 。 真成了古人所说的 , “关起门来做天子” 。 世界各国的新思潮和新科技、新产品 , 都被清朝一概视为异端 , 拒之于国门之外 , 沉浸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不可自拔 。
由于清朝的顽固实行海禁 ,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 拒绝与世界进行交流互动 , 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世界的弃儿 , 被摒弃在世界发展潮流之外 。 最终此消彼长 , 仅仅百余年后 , 清朝就从雄踞东方的强国变成了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 , 科技、军事、工农业发展全面落后于世界强国 , 成了任人宰割的衰弱不堪的病狮 , 康熙的错误决策要为此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