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春节400字 淮北春节的风俗400字

淮北人怎樣過春節与家人团聚,邀亲友畅饮 。

家乡的风俗春节400字 淮北春节的风俗400字

文章插图
淮北的民风民俗淮北,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底蕴丰厚的城市 。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相山脚下,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 。蹇叔、桓谭、嵇康与刘伶等先贤圣哲,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皆生于此或长于斯;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隋唐古运河柳孜码头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烈士陵园等,传递着凝重、久远的文化信息,展示着一段历史的辉煌 。
有源远流长的庙会活动
民间美术有剪纸、泥塑、扎花、刺绣等 。
【家乡的风俗春节400字 淮北春节的风俗400字】民间音乐舞蹈有唢呐:腰鼓:狮子舞:龙灯:竹马:旱船:大头舞:高跷:
淮北梆子戏
淮北花鼓戏
雕塑一、十月一
淮北一带,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日是“鬼节”,实际也是怀念祖先的节日 。
农事已毕,粮食归仓,天气已渐渐冷了,人们怀念已故的亲人,为之添制寒衣,通常用纸剪糊成冬衣,买些纸钱冥币、纸元宝之类,到祖坟前烧化,并叩首祈祷,以表孝心 。皖南黟县一带每逢此日,已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为已故亲人烧钱纸 。民间有俗语说:“清明烧前,十月一烧后” 。农历十月一日开始扫墓,直到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为止 。故曰“烧后” 。有的地方,这天还要到祠堂焚香祭祖 。
皖南黟县一带,有“出会”的民俗 。“出会”以“地方神”(白无常)为主 。从九月一日起,以县城南门周、侯等姓的“罗汉扫街”开始 。接着是南门头的“地方神”(白无常王)夜间出巡,白天每逢三、五、八、十日“地方神”都要分别进城游街 。直到十月初一,各乡“地方神”全部集中城区“出会” 。“会”上除“地方神”唱主角外,尚有表演“总甲”、“介差”、“罗汉”,以踩高跷的文戏方式表演 。四乡健壮男青年还表演“掷叉”等武艺 。
二、十月半
农历十月十五日,也叫“十月朝”,称为“下元节”,也是崇拜祖先的节日 。这日着重祭奠无主的远房祖先,烧纸焚香 。有的地方,还请道士做一个小时的法事,设香案,点烛焚香,摇铃念经,撒茶叶末 。谓之“拦门赈济” 。
三、庆祝丰收
农历十月农事已毕,皖西一带农村和集镇的群众,为庆祝丰收,往往按自然村(或联合几个村)、街道,搞一些娱乐活动,既是酬神又是自我娱乐 。
〔平安会〕
简称“做平安”,每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经费由群众按户筹集,出钱多的谓之“纠首”,出钱少的谓“信士”,出钱最少的谓“附香” 。“平安会”一般为三天,也有多至四、五天的 。全部活动为道士或和尚做“法事”,名目繁多,有“取水”、“安天鹅”、“放河灯”、“燃烛”、“跑方”、“擂台”、“推葫芦”等七、八十个节目活动 。内容有传播神鬼因果报应之迷信传说,也有民间演唱、舞蹈、武术等娱乐性活动 。做“平安会”时,远路群众都集体赶来观看,会场非常热闹 。
〔唱社戏〕
主要是邀请民间戏班子唱京戏或地方戏,时间一般是三天三晚,“唱社戏酬神” 。要在广场搭两座台,一座台是给演员表演,一座台是摆设各种神像,是“请神看戏”的神台 。唱社戏有其独特的规矩,即先打闹台,接着是跳神,即“天官赐福”、“跳财神”、“跳魁星”,这些都是哑舞 。然后是出一场“大赐福”,即生、旦、净、丑、末等全体演员齐化装后上场,齐声唱高腔祝福 。最后才演正式节目,收场前还要加演两场“尾戏” 。这种农村秋收后的文娱活动,远近群众都赶来看戏,既是庆祝丰收,又是劳累之后的休息与享受 。
四、冬至节
“冬至”来临的那天,凡较大的宗族,都要在冬至节日那天在祠堂内祭祖,在祖宗牌位前摆上鸡、肉、鱼、水果、糕点等各种供品,由宗族中老年长者主祭和任“礼生” 。祭祀完毕后,在祠堂内聚餐 。宗族中参加聚餐者,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族长、房长、读书人等等,谓之“过冬至节” 。一般家庭也要在中午做几个荤菜加餐 。有的地方,在冬至凌晨,群众都要吃南瓜、南瓜粑粑、油炸鸡蛋 。老年人为防寒,在冬至节喝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