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莫斯科战役,三大因素遏制住了德军进攻,苏军占主场作战优势( 二 )


二战莫斯科战役,三大因素遏制住了德军进攻,苏军占主场作战优势
文章图片
最后一方面 , 苏军多层次的防御部署遏制住了德军的攻势 。
10月7日 , 朱可夫调任莫斯科战场 , 17日斯大林命令将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合并为西方面军 , 由朱可夫指挥 , 并在朱可夫建议下 , 又组建了加里宁方面军 , 朱可夫还迅速组建了4个集团军的防御部队 , 还命令有作战经验的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第16集团军 。 同时 , 在莫斯科城中 , 苏军组织了60万军民构筑3道防御工事 , 还利用3天时间组建了12万人的民兵师 , 以工厂为基础建立了25个工人营 , 边造坦克边打仗 , 在各个街道还组建了169个巷战小组 , 光反坦克壕沟就挖了700多公里长 , 稳定和临时火力点也达到了3800多个 。
所以 , 我们从苏军的防御部署上面就能发现 , 从10月17日到12月5日苏军展开大反攻 , 这段时间是德军在莫斯科前线出现指挥失误的关键阶段 。 由于这一时期 , 苏军的防御部署完全遏制住了德军的进攻 , 加上泥泞道路的影响 , 导致12月4日古德里安在视察部队回来后 , 他自己的指挥车也掉落路旁深沟里 。 回到司令部后 , 他就向博克元帅提出暂缓进攻的建议 , 并在不久他下令将第2装甲集群撤出了战场 。
二战莫斯科战役,三大因素遏制住了德军进攻,苏军占主场作战优势
文章图片
通过以上分析会发现 , 气候因素影响只是一方面 , 苏军赢在打赢信心和防御部署上 , 最典型的就是11月7日在德军眼皮底下举行了红场阅兵;而对德军来说 , 轮式装载车辆陷于泥泞道路不能自拔 , 装甲快速机动遭遇苏军层层反坦克壕沟阻碍 , 加上德军的过冬物资根本就没有送到前线 ,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 , 德军虽然占有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 , 仍然以损失50万人的代价输掉了这场战役 。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 , 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