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与朱允炆是同辈,为何一个是“高”字辈而另一个是允字辈?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小农出身的大一统帝国皇帝 , 因此虽然已是九五之尊 , 但一些小农的特征仍然在他身上有着强烈的反映 。 比如在“家”和“国”之间的平衡问题上 , 朱元璋的制度设计完全在于倾向于“家” , 逆历史潮流而动事实所谓的“分封制” , 造成藩王尾大不掉之势 , 最终酿成叔侄相残的局面 。 另一“小农意识”的反映即 , 他在世时已经规定了他之后二十一代子孙的“字辈” , 俨然一个极权的家长形象 。
朱高炽与朱允炆是同辈,为何一个是“高”字辈而另一个是允字辈?
文章图片
朱元璋为了使大明帝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 于洪武二年开始编纂《皇明祖训》 , 其中规定了诸多涉及大明帝国制度、政策以及皇室的准则 , 如设定“不征之国”等 。 在皇室成员方面 , 朱元璋主要规定了皇位继承原则和皇室成员的起名原则 。 皇位继承原则与历朝历代的宗法原则相差不大 , 概括起来不外乎八个字“父死子继 , 兄终弟及” 。 父死子继是一般性原则 , 当皇帝没有儿子的时候则选取和皇帝血缘关系最近的弟弟继承 , 如嘉靖继承正德 , 崇祯继承天启 。 而起名原则则相对复杂 , 咱们重点说说这个起名原则 。
朱高炽与朱允炆是同辈,为何一个是“高”字辈而另一个是允字辈?
文章图片
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起名都是单字 , 且名中带“木” , 如“朱标 , 朱棣 , 朱樉”等 。 从他的孙子辈开始 , 起名必须要双字 , 且名字的第一个字(不包括姓) , 即“字辈”朱元璋已经提前规定好 。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个儿子 , 每个儿子一系的“字辈”都不一样 , 每一系朱元璋规定了二十代的字辈 , 之后不断循环 。 从第三代 , 即朱元璋的孙子辈开始 , 名中最后一个字按照“火 , 土 , 金 , 水 , 木”的偏旁顺序来取 , 这也是五行相生的顺序 。
比如太子朱标一系的字辈如下:
允文遵祖训 , 钦武大君胜 , 顺道宜逢吉 , 师良善用晟 。
从朱标的儿子这一辈开始 , 因为是“允”字辈 , 且最后一个字中需要带“火”字旁 , 所以朱标的儿子叫“朱允炆”;而朱允炆的儿子则是“文”字辈 , 最后一个字带“土”字旁 , 所以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叫“朱文圭”和“朱文奎” 。 但太子朱标一系因为靖难之役而死的死 , 失踪的失踪 , 最终只剩下了朱文奎一个独苗 。 这位“皇子”一直被关押到天顺年间 , 即明英宗复辟之后才放出来 , 不久即去世 , 究竟是否留下后代现在无从考证 。 可以说 , 就历史记载的角度来看朱标一系是断绝了 。
燕王朱棣一系的字辈则是:
高瞻祁见佑 , 厚载翊常由 , 慈和怡伯仲 , 简靖迪先猷 。
按五个字对五行的顺序 , 对照明朝自朱棣以后的各代皇帝名称会发现完全符合 。 明仁宗朱高炽(火) , 明宣宗朱瞻基(土) , 明英宗朱祁镇(金) , 明代宗朱祁钰(金)[与朱祁镇为同父异母兄弟] , 明宪宗朱见深(水) , 明孝宗朱佑樘(木) , 明武宗朱厚照(火 , 四点底这一偏旁与火同义) , 明世宗朱厚熜(火)[与朱厚照为叔伯堂兄弟] , 明穆宗朱载垕(土) , 明神宗朱翊钧(金) , 明光宗朱常洛(水) , 明熹宗朱由校(木) , 明思宗朱由检(木)[与朱由校为同父异母兄弟] , 崇祯太子朱慈烺(火) 。
朱高炽与朱允炆是同辈,为何一个是“高”字辈而另一个是允字辈?
文章图片
由于明朝皇位只传了十代 , 且清军入关后不少明朝宗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 纷纷改名换姓 , 朱元璋定下的字辈也很少有支系继续沿用 。
所以 , 朱高炽和朱允炆虽然是一辈人 , 但因为两人属于不同支系 , 所以字辈并不一样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朱标在朱元璋尚未统一天下之时曾经有过一个儿子 , 因为当时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尚未编纂 , 所以这个孩子取名相对随意 , 叫做“朱雄英” 。 但可惜这个孩子早夭 , 否则大明王朝继承人之位就是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