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攻坚看基层】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即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走出“特色路”

(来源:健康山东)
近年来 , 青岛市即墨区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 坚持守正创新、接续奋战 ,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 不断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 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特色之路” , 营造了全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
下好“先手棋”助力疫情防控
新冠疫情发生后 , 即墨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特色优势 , 组织专家结合本次疫情实际对新冠肺炎中药处方进行研判调整 ,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新冠肺炎预防性中医汤剂 , 调度区中医医院克服困难 , 优化流程 , 确保预防用中药方剂制备质量和数量 , 共为隔离点、封控区各类人员提供中医药预防汤剂共94658剂和电子版《新冠肺炎预防方药服用明白纸》 , 在区卫生健康局官方公众号发布《青岛市新冠肺炎中医药健康管理专家指导意见》 , 并广泛宣传 , 引导新冠肺炎密接人员、隔离点工作人员、封控区人员和公众利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健康管理 。
当好“排头兵”推动学科建设
【卫健攻坚看基层】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即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走出“特色路”
文章图片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宋国平在即墨区中医医院为患者进行中医诊治
即墨区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创建省、市中医药重点专科5个 , 市级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12个 , 6个专业参与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 , 开发中医药制剂26种 , 开展中医药非药物疗法70种 , 获评省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市中医药科技项目7项 , 推进中医五个全科化建设 。 区中医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十几家知名大医院建立并保持不同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合作 , 建成了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2020年被评为山东省县域中医医共体试点单位 , 与8个镇卫生院及其所属38个中心卫生室组建成紧密型中医医共体 。 每年选派40名业务骨干下沉到镇村 ,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帮扶 , 形成院有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 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 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
【卫健攻坚看基层】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即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走出“特色路”
文章图片
蓝村卫生院开展中医推拿治疗
用好“工具箱”提升服务能力
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 即墨区培养和引进国家名中医3人 , 省级名中医5人 , 培养中医适宜技术合格人员1477名 , 实现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全覆盖 。 52人参加了全省第五轮“西医学中医”培训 。 此外 , 3名基层中医师获评省级基层名中医专家 , 2项中医服务入选即墨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已实现全区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临床科室全覆盖;区中医医院和区人民医院试点开设“日间病房” , 将19个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日间病房”管理 , 开启“白天治疗、晚上回家、不用住院、医保报销”的就医新模式 , 方便群众就医;全区23家镇街卫生院全面建成国医馆 , 且有6家单位在国医馆建设的基础上成功建成精品国医馆;建成104处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中西疗法并重的中心卫生室 。
【卫健攻坚看基层】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即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走出“特色路”
文章图片
即墨区中医医院举办中医沙龙活动
赋能“新引擎”发展特色产业
即墨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 积极做大做强“中医药+” , 促进中医药产、学、研齐头并进 , 中医药事业正在成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 一是中医药+医药产业:即墨区灵山街道抢抓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 加快发展医药产业政策机遇 , 在全域创建了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 。 灵山街道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 二是中医药+治未病:将中医未病先防理念与即墨区“防治康养体”健康促进模式深度融合 , 加强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 搭建健康促进平台 。 开设了1个区级养生保健基地和21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 , 为群众免费提供养生保健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