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解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解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文章插图
呕吐是宝宝常见的症状之一 , 许多疾病均可出现,究其病机 , 总由胃气上逆所致 。宝宝呕吐多可以通过推拿方式进行缓解调理,下面就来教教大家宝宝呕吐推拿手法 。宝宝呕吐病因病机伤食:小儿脾胃本不足 , 饮食不能自节,若喂养失调,乳食不节,脾胃受伤 , 运化失职,湿滞气阻,胃失通降,气逆于上,则致呕吐 。
感受寒邪:中阳素虚,或外寒内侵,困伤脾胃,胃之通降无权,气逆作呕 。
热邪犯胃:火热邪气入里犯胃,逼迫胃气上逆而致呕吐 。
痰扰中焦:脾气素弱,或为食,邪所伤,健运失权,水湿不化,成痰成饮,停滞于中,胃气通降受阻 , 反随痰浊上逆而致呕吐 。
卒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不耐惊恐,惊则气乱,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逆不降而致呕吐 。
伤食吐推拿手法主证:有伤食史,食已则吐,呕吐酸臭,嗳腐吞酸,腹胀不食,或泻下酸臭,日晡潮热,夜寐不安,手心发热 , 舌红,苔白厚腻,脉滑 , 指纹滞 。
治法: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
推拿方法:清脾土,清板门 , 揉足三里,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揉中脘 , 苍龙摆尾,下推七节 , 揉涌泉,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 , 揉小天心 。
推拿功效:板门为脾胃之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功在健脾胃以促纳运;内八卦与四横纹为消法的代表穴位,能化积导滞;苍龙摆尾,下推七节及揉涌泉具有降逆的功效;清天河水退六腑可清热安神 。
寒吐推拿手法主证:有感寒邪或饮冷史,食后良久方吐,或朝食暮吐,遇寒加重,得热呕缓 , 吐物不臭,喜热饮食,神疲倦卧 , 面白唇淡,四肢欠温,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 指纹淡红,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
推拿手法: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揉一窝风 , 推上三关,逆运内,外八卦 , 推四横纹,凤凰展翅 , 下推七节,揉涌泉,摩腹 。
推拿功效:横纹推向板门,长于止呕降逆;外劳,一窝风,三关均是温法的代表穴位 , 具有温热之性,能温里散寒;脾土能补益脾气,健脾和胃;逆运八卦能降能平,主降;凤凰展翅能温里散寒,降逆止呕;下推七节,摩腹具有消积导滞,降逆之功效 。
热吐推拿手法主证:常有伤暑史或感寒邪郁而化热病史,食入即吐 , 吐势较剧烈,口渴饮冷,身热烦躁,面赤唇红,小便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紫滞 。
治法:清热泻火,降逆止呕 。
推拿方法:清板门,清胃经,清脾土,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清大肠,清小肠,揉涌泉 。
推拿功效:板门,胃经,脾土均是治脾胃病之要穴 , 运用清法可清泻胃腑热邪,促进脾胃功能;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 , 退六腑能大清脾胃热邪,达到清热泻火之功,下推七节能泻实火,降胃气 , 与其他手法操作仪器共凑清热泻火,降逆止呕之功 。
痰吐推拿手法主证:时吐痰涎,饮后更甚 , 或流涎不止 , 食少不渴,大便稀溏 , 舌淡,苔白腻,脉滑 , 指纹滞 。
治法:建中化湿,降逆止呕 。
推拿方法:补脾土,横纹推向板门,下推胃经,按弦搓摩,猿猴摘果 , 逆运内,外八卦 , 推四横纹,下推七节 , 揉涌泉,利小肠 , 揉二马 。偏寒者加揉外劳,一窝风,推三关;偏热者加清天河水,揉内劳,推六腑 。
推拿功效:补脾土,推板门,下推胃经以健脾化湿,以堵“生痰之源”;猿猴摘果以利气化痰,健运脾胃;清小肠具有清热利尿除湿之功 。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解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