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文章插图
生大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 它有着许多的功效与作用,在中医药的历史上运用广泛,随着大黄更多的临床应用,主要总结出一下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利湿退黄大黄属于苦、寒之品,归胃、大肠经,有利湿退黄的功效 , 可以配伍其它中药治疗肠道湿热积滞引起的痢疾,肝胆湿热蕴结引起的黄疸、尿赤等病症 。
泻热通便具有泻热通便功效 , 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 。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
解毒消痈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 。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 。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 。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
药理作用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使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 。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剂,30分钟内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 。人服用大黄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B超测量) 。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
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实验证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 , 同时也证明大黄中意醌类和大黄素对HBsAg并无抑制作用 。
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采用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模型实验表明,大黄煎剂1g/kg、0.5g/kg和0.25g/kg都有明显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还有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防止乙醇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 。
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电生理研究表明:大黄对结肠的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 特点为群集性放电,峰电频率明显增快,幅度明显增高,收缩活动增强,阿托品可阻断大黄对结肠的兴奋作用 。阻止结肠内水分吸收,加快结肠内溶物的排出而发挥其泻下作用 。提示大黄泻下作用是通过肠管中M受体而发挥效应 。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通过各种实验证明:大黄抗菌作用的机制在于: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大黄煎剂及水、醇、醚提取物在体外对一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抗肿瘤作用 腹腔注射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较强抑制作用,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对肉瘤S180和艾氏癌皮下型无明显作用,大黄素对乳腺癌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 。大黄酸对癌细胞的酵解也有抑制作用 。
抗炎作用 大黄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给小鼠灌胃大黄煎剂能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郭急性渗出性炎症 。同时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蹠肿胀、小鼠和大鼠的棉球肉芽肿增生 , 均有抑制作用 。
对微循环的影响 给小鼠灌胃大黄醇提取物后,耳郭微循环(动脉和静脉管径)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血流速度变慢,有颗粒状红细胞聚积体出现,以微静脉内最明显 , 局部滴注不能改变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系膜微血管的收缩,对胃壁微动脉和微静脉亦无明显扩张作用,出现较明显的粒絮流,尤以微静脉为甚 。大黄对微循环的影响主要是血流速度变慢,红细胞聚集,局部血液粘滞性升高而局部血管不扩张 , 因而局部止血过程加强 。
降脂作用 对於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黄醇或水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石油醚提取物则无效 。
利尿作用 家兔灌服大黄素、大黄酸30mg/kg , 2—4小时后,尿量、排钠和排钾量达最高峰,比对照经明显增多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作用较弱 。大贵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免肾髓质Na+、K+-ATP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
大黄的禁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 , 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
《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 , 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
《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