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青蛙编辑
头部扁平且吻端稍尖的两栖动物、无尾目蛙科的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
杂食性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 。上颌有齿,一般有犁骨齿 。肩带固胸型,椎体参差型,荐椎横突柱状;指趾末端二骨节间没有间介软骨 。鼓膜明显隐于皮下,皮肤光滑或有疣粒 。舌一般长椭圆形,后端大多具缺刻 。
目录
1物种简介历史发展2形态特征物种对比结构特征3栖息环境
4生活习性习性捕食习性鸣声习性运动健将伪装高手
防卫机制5分布范围6生长繁殖繁殖习性7保护现状种群现状
人为因素8下级分类变异品种9主要危害
物种简介
编辑
青蛙 , 系两栖纲蛙科动物的统称,无尾目 。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 , 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北方俗称青蛙为大青乖子,原名田鸡、青鸡、坐鱼、哈鱼、学名黑斑蛙,是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从儿童到老人,人人皆知 。其种群在中国的平原、丘陵、山地均有广泛的分布,但个体的品质以北方地产的青蛙最为优良,其输卵管干制品——地鸡油,“也可作为哈士蟆油使用” 。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青蛙在吞咽食物时会:眨眼睛;
青蛙属于:变温动物;
青蛙的呼吸器官:肺和皮肤;
青蛙的幼体蝌蚪呼吸器官:鳃;
青蛙的眼脸是闭合方式的:由下往上;
青蛙的舌根在它嘴里部位:在嘴的前端;
青蛙的舌头构造:青蛙的舌头舌根在外 , 舌尖向里 , 舌上有黏液,以便于捕捉昆虫 。
青蛙的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皮肤光滑 。耳膜 , 青蛙可以通过它听到声音 。
运动捕食方面就是:游、跳、用舌捕食 。
繁殖发育方面是:卵生、变态发育【由小蝌蚪变来】 。
生活环境: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 。
历史发展
随着青蛙的不断进化,出现各种令人害怕的样子怪诞的青蛙,其中有的蛙类皮肤分泌毒液以防天敌,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雨林中的一种树蛙 , 被称为箭毒蛙,它的分泌物被当地印第安人用来制作毒箭,见血封喉 。
蛙类的祖先原本是在水里生活的,后来因生活环境改变,一些河流、湖泊成了陆地,蛙类的祖先随着环境的改变也渐渐从水里向陆地发展 , 生活环境的改变迫使蛙类的祖先们对自己身体的器官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些能适应陆地生活的种类生存下来,运动器官由水里游动的尾巴变成了陆地和水里都能运动的四肢,呼吸器官由鳃变成了肺 。蛙类的祖先由水生向陆生的一番转变并不十分彻底,于是在青蛙的幼体发育中表现出来 。蝌蚪与蛙类的不同之处,就是蛙类祖先留给它的遗产 。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形态特征
编辑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 。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 。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 。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 。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 。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 。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 。它的气囊,只有雄蛙有 。青蛙用舌头捕食 , 舌头上有黏液 。
1.头部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 。口宽大 , 横裂 , 由上下颌组成 。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 , 外鼻孔外缘具鼻瓣 。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 。当眼睑闭合时 , 眼球位置有何变动?两眼后各有一圆形鼓膜(蟾蜍的鼓膜较小 。在眼和鼓膜的后上方有1对椭圆形隆起称耳后腺 , 即毒腺) 。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 。
2.躯干部
鼓膜之后为躯干部 。蛙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 , 为泄殖腔孔 。
3.四肢
前肢短小,由上臂、前臂、腕、掌、指5部组成 。4指,指间无蹼 。生殖季节雄蛙第一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 。后肢长而发达 , 分为股、胫、跗、跖、趾5部 。5趾,趾间有蹼 。在第一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的距 。
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 , 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 。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第一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起反应;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则只管目标暗前缘的明暗变化 。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画图,迭在一起 , 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 。因此 , 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动着的东西和静止不动景物都毫无反应 。
蛙类最小的只有5厘米,相当一个人的大拇指长,大的有30厘米(一尺多长),体型短阔 , 拥有强健的后肢 。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 , 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 , 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 。有三个眼睑 , 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另外两个上下眼睑是普通的 。头两侧有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 。体形小的品种叫声频率较高 。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青蛙
臭蛙
蟾蜍
外观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分布区域
世界各大洲的水域、湿地等地区
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除了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
食性
杂食性

杂食性

蛙科
赤蛙科
蟾蜍科

无尾目
无尾目
无尾目
结构特征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 , 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蛙和蟾蜍形态结构相近,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蟾蜍皮肤多粗糙 。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青蛙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青蛙的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 能够离开水在陆地上生活 。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水生生物要先进,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幼体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 。
栖息环境
编辑
由于皮肤裸露 , 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 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 。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 , 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 , 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 。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 。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 。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 , 一般是夜晚捕食 。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生活习性
编辑
习性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 , 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 。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 。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 。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000只 。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 。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 。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 。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 , 结成配偶 。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000—6000粒;与此同时 , 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 。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 。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 , 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 。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 , 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
捕食习性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食谱的93% 。从解剖的60只青蛙中发现 , 在动物性食物中,被吞食的动物涉及四门、四纲、十目、三十多个科 。在156只被食动物中,昆虫纲动物占80%,鳞翅目最多:稻卷叶虫11只,稻螟10只,稻苞虫7只,粘虫10只,玉米螟2只,棉红铃虫2只,萍灰螟2只 , 眉蚊夜蛾3只,稻眼蝶5只 。鞘翅目次之:稻负泥虫5只,稻象鼻虫6只,金龟子2只,瓢虫4只 。其次是半翅目(白背飞虱8只 , 灰背飞虱7只,稻黑蝽象2只 , 褐背飞虱6只)和双翅目(稻潜叶蝇8只,萍摇蚊5只 , 果蝇2只,蚊3只) 。无尾目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 , 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 , 孵化成蝌蚪 , 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 。
青蛙爱吃小昆虫,善于发现动着的小型昆虫,它捕虫时的动作:一只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 。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 。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
鸣声习性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青蛙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能发出声音 。它最爱在夏天的雨天放声歌唱,炎热的夏天,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 , 偶尔喊几声,时间也很短 。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 。青蛙叫得最欢的时候 , 是在大雨过后 。每当这时,就会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呱呱”地叫个没完,那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 。
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 。位于喉门软骨上方 。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雨后,当你漫步到池塘边,你会听到雄蛙的叫声彼此呼应 , 此起彼伏,汇成一片大合唱 。科学工作者指出,蛙类的合唱并非各自乱唱,而是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互相紧密配合,是名副其实的合唱 。据推测,合唱比独唱优越得多 , 因为它包含的信息多;合唱声音洪亮,传播的距离远 , 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所以蛙类经常采用合唱形式 。
运动健将
它的眼睛鼓鼓的,头部呈三角形,加上爬行动作很迟钝,也许你会以为它有点傻乎乎的 。可是 , 当你稍一走近,就猛地一跳,跳到那飘着浮萍的池塘里 。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20倍距离 。然后 , 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过去 。
青蛙虽然并不像桡足动物那样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跳跃者 , 但它们的跳跃能力同样非常出色 。在青蛙家族,一些体型较小的成员跳跃距离可达到身长的10倍 。根据最近刊登在《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发现,青蛙强大跳跃能力的秘密就隐藏在腿部肌肉内,其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远远超过哺乳动物 。跳跃前,青蛙会让自己处于蹲伏姿势同时拉伸后肢肌肉,挑战物理学定律 。这种拉伸能够让青蛙产生难以置信的机械能和力量,最终凭借惊人的一跃摆脱潜在威胁 。
伪装高手
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 , 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些黑褐色的斑纹 。有的背上有三道白印 。青蛙呈绿色的原因是一个很好的伪装,它在草丛中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青蛙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 。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 。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 , 脚趾间有蹼 。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地上跳 , 也能在水里游,会发出“呱呱”的声音,雄的叫声响亮 。
春天 , 青蛙在水草上产卵,卵慢慢地变成蝌蚪 。蝌蚪是黑色的,圆圆的身体 , 有一条长尾巴,蝌蚪一天天长大 , 先长出后腿 , 再长出前腿,尾巴渐渐地缩短退化 , 最后变成青蛙 。青蛙是捉害虫能手,青蛙捉害虫全靠他又长又宽的舌头,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 , 舌尖向后 , 还分叉,上有许多黏液 , 只要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吃掉 。青蛙的眼睛看静的东西迟钝,看动的东西敏锐 。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生物之间的掠杀、大自然的选择;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生存 。
青蛙皮肤上的色素细胞有多种:有黑或棕色素颗粒的黑色素细胞、黄色素颗粒的黄色素细胞、红色素颗粒的红色素细胞、许多具有反光性的晶体小板的虹色素细胞等 。
皮肤有表皮、真皮两层组成 。几种色素细胞在真皮层中全有,而表皮层中只有较小的黑色素细胞,由于表皮层较薄,真层中的颜色可以透出 。当青蛙到了深色环境中时,眼睛所感知的环境现象通过神经传递到脑下垂体中叶,使它分泌促黑色素,黑色素扩散,红色素和黄色素收缩,这样一来,红、黄色就隐退了,黑色素却十分注目,蛙就是暗色的了,青蛙体色的改变,主要是由真皮层中较大黑色素细胞参与活动的结果 。
环境温度和肾上腺素等 , 也会导致蛙改变“时装” 。温度升高,颜色变浅;温度降低,颜色变深 。同时,体色浅,吸热少;体色深,吸热多,这对它们体温的调节是有利的 。若将肾上腺素注入蛙体,随着血压升高,体色也会变浅 。
防卫机制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无毒的网纹箭毒蛙(Ranitomeyaimitator)身上披上鲜艳的颜色,假装成其有毒的同类 。草莓箭毒蛙鲜艳的警戒态表明它的皮肤上有不同的毒素 。第一眼看青蛙时可能会认为它们缺乏防御能力 。其细小的身体、缓慢的动作、薄而缺乏如尖刺、利爪及牙齿的外型往往令人疏于防范 。事实上它们有丰富的防卫机制去保护它们 。首先不少物种都有良好的伪装能力,其与附近环境十分接近的肤色令一动不动的它们易于隐藏于环境之中 。遇到危险时,其惊人的弹跳力令它们迅速跳到水中,以避开猎食者的追捕 。
很多青蛙的表面都有轻度毒性的蟾毒素(bufotoxin),使它们并不受猎食者的欢迎 。而大部分蟾蜍则有较大的制毒腺体,称作腮腺(parotoidgland),主要位于当中的两侧眼后的位置,或身体的其他部分 。这些腺体能分泌不同的毒素或黏液,使它们的皮肤变得滑溜而且并不可口 。如果能产生即时的不快感觉,捕猎者多会终止它们的捕猎行动而令它们得以逃脱 。如果效果需时甚久才有效果,也可减少捕猎者于下一次再度捕猎的机会 。而带有剧毒的青蛙则多会披上鲜艳的颜色,以标示它们并不适合作为食物,这种适应的的策略称作警戒作用(Aposematism) 。它们身上的颜色多为鲜艳的红色、橙色或黄色配以黑色 。一些物种的警告色长在腹部上,如铃蟾属的物种 。因此它们在遇到攻击时反而会将腹部朝上,并分泌毒液以赶退敌人 。并有一些物种本身没有毒性,如红背异箭毒蛙,就会模拟在其地域中有毒的物种的肤色以吓退猎食者 。
处于防卫站立姿态的大蟾蜍,一些蛙类物种,例如箭毒蛙等的毒性特别强 。南美洲的土著很久以前已懂得抽取这些箭毒蛙身上的毒液去制造飞镖(Dart(missile))以作打猎之用,虽然只有少数物种适合此目的 。此外,一些物种,红背异箭毒蛙、卵齿蟾属(Eleutherodactylus)的一个物种(Eleutherodactylusgaigei)及细趾蟾属(Leptodactylus)的一个物种(Lithodyteslineatus)虽然本身没有制造毒液,但它们会透过模拟当区有毒的近亲的肤色而达致保护自己的目的 。一些物种虽透过进食如蚂蚁或节肢类动物等以吸收它们的毒素 , 但亦有一些物种,如澳洲的科罗澳拟蟾则能够自己合成这些有毒的生物碱这些化合物,包括蛙毒素(batrachotoxin)及蟾毒素(bufotoxin)等,能令受体不适、产生幻觉、癫痫性痉挛(Epilepticseizure)、神经中毒及血管收缩 。不少以蛙类为食的捕猎者已能适应高浓度的毒素 , 但其他物种,如人类则完全没有抵抗力 。
一些蛙类则依靠虚张声势及小诡计去保护自己,像大蟾蜍独有的站立姿态就是尝试去吓怕敌人 。它们会吸入空气使身体胀大,并提高后半身及令头部向下以制造一种雄伟的形态 。美国牛蛙受到威胁时会将头部向前倾但合上眼睛 。此姿态目的是要将带毒的腮腺放置在最清晰的位置上,与此同时其他在背部上的腺体则开始渗出有毒的分泌物 , 并将身体最脆弱的部分加以覆盖 。其他策略包括发出刺耳的声音,并利用突如其来的巨响吓走捕猎者 。灰树蛙能够发出如爆破般的声响,这声响有时就能够吓退其天敌北短尾鼩鼱(Blarinabrevicauda) 。蟾蜍类一般不甚受欢迎,但偶尔也会受到饥饿的蛇类如东部带蛇(Thamnophissirtalis)的垂涎 。年幼的美国蟾蜍如遇到对其感兴趣的蛇时,就会蹲下身体并且一动不动 。这种不动声息的自保方法往往令蛇失去了它们的踪影而成功自保 。但如它们被蛇的头部感应到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蹲下的姿态而迅速跳走 。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分布范围
编辑
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 。但这两类动物并没有太严格的区别 。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两种体形相似,颈部不明显,无肋骨 。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
在农田里常见的蛙类有黑斑蛙、泽蛙、金线蛙、花背蟾蜍等等 。
从古巴引入的牛蛙可算是蛙中的“巨人”,体长可达20厘米 。它那哞哞的鸣声很像牛叫 , 所以叫牛蛙 。
其实我国也有身体很大的蛙,例如生活在江南稻田中的虎纹蛙,身长超过12厘米,鸣声犹如狗叫 。
生活在江南山涧溪流中的棘蛙,又叫“石鸡” , 体长也有12厘米左右 。那么我国最小的蛙有多大呢?只比蚕豆略大一点 。早春二月,海南岛上鲜花怒放 。这时,白天在稻田附近可听到“呱呱”的鸣声 。这是最小蛙类之一——姬蛙在求偶 。身长才2.5厘米,在鸣叫时 , 咽喉的下部会鼓出一个大气泡——鸣囊 。有时 , 你还可以听到从水草间传来阵阵“吱吱”的声音,那是一种不易发现的小蛙——浮蛙的鸣声 。浮蛙是灰色的,身长只有2厘米,常飘浮在水草之间 , 只露出个头 。一有动静,就马上潜水而逃 。别看这些蛙身体小 , 它们是小型害虫和白蚁的天敌 。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树蛙在我国约有十几种,它们轻盈瘦?。付擞形? ,善攀登高大的树干或矮小的灌木丛,体色和周围环境一致 。世界上最小的蛙类是猪笼草姬蛙(Microhylanepenthicola),科学家是在马来群岛的婆罗洲岛雨林里的猪笼草丛中及其周围发现这种青蛙的 。这种新发现的青蛙,成年雄性的体型大约有一粒豌豆那么大 。这种体型使它们很难被发现 。然而对科学家来说非常幸运的是,这种青蛙非常爱叫,而且叫声很大 。
有些树蛙如红蹼树蛙和黑蹼树蛙,指、趾间有宽大的蹼,能由高处的树枝向低处展蹼滑翔,所以又叫飞蛙 。有吸盘的蛙类除了树蛙外 , 还有雨蛙和湍蛙 。其中以湍蛙比较特别,它们喜欢生活在湍急的水域中,能敏捷地穿过急流,爬登岩石 。湍蛙的蝌蚪也很奇特,它的腹部有一个吸盘,能吸附在岩石上,以免被急流冲去 。有“胡子”的蟾蜍是我国特有的珍奇蛙类 , 最早发现在峨嵋山,后来在南方几省相继发现 。这种蛙吻部宽圆、扁平,雄性上颌缘有椎形角质黑刺12—16根,所以叫胡子蟾 。这些“胡子”的功能还在人们的研究之中 。蛙的种类很多,但不论哪一种,都主要以害虫为食 。
生长繁殖
编辑
繁殖习性
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 。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 。在生殖过程中,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 。需要说明的是,蛙类的抱对并不是在进行交配,只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地把雌雄青蛙分开(即没有抱对的过程) , 那么即使是在青蛙的繁殖期里 , 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细胞 。可见抱对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 。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登陆活动 。不过树蛙的产卵方法与众不同,斑腿树蛙产出的卵好像一团白色的肥皂沫,又像一团奶油,粘附在水草上 。最有趣的是峨眉树蛙,它把卵块产在水边的树叶上,卵就在卵块中发育,然后落到湖里 , 继续发育 。又如鸣声悦耳的弹琴蛙,在产卵前还会先筑一个泥窝,然后把卵产在里面 。有些属于树蛙的蛙类并不上树 , 而是生活在水里 。[1]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保护现状
编辑
种群现状
蛙类分布在除了加勒比海岛屿和太平洋岛屿以外的全世界,在全世界迅速地减少,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 还有气候的变化,外来物种的侵入,由于人类扩张造成栖息环境的缩小等原因 。人类的生活扩张使青蛙不断的减少,很少能在森林和沼泽中见到青蛙 。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
人为因素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受污染产生的畸形蛙
两栖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已经在地球上衰落了,而使现生种类也迅速成为濒危物种的罪责则归咎于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全球工业的急剧发展,一方面 , 它致使物种灭绝;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特别是化学工业污染 , 使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使湿地大规模遭到破坏 。
最近的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农用真菌抑制剂的化合物三苯基锡 , 其含量即使低于田间浓度,也可能导致几种青蛙发生畸变甚至死亡 。
杀菌剂三苯基锡,主要用来对付甜菜和马铃薯体内的疾病,但有时也用于洋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中 。这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水生生态环境,有的是直接污染水稻田,另外还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江河沟渠 。因为三苯基锡的液相降解速度很慢,导致它在水中富集,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极大的毒害,特别是损伤了蝌蚪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
一般而言 , 真菌抑制剂的浓度越高,对生物的毒害就越大 。对于两栖类动物,化学品常会导致其发育滞缓 , 而发育滞缓又将导致其难于逃脱捕食者的攻击 。这很可能是导致一些地区青蛙种群灭绝的原因 。
还有其他污染物要对更多地区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责,酸雨则堪称罪魁祸首之一 。事实上,几乎所有两栖动物的卵和幼体在酸碱度低于4.5的水中均不能生存 。然而酸雨的酸碱度一般都在3.5可以使水塘溪流水中正常的酸碱度下降到致死的水平 。在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东欧,都已经确认酸雨是造成池塘湖泊中的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 。
对于更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也许是臭氧的减少 。地球臭氧层变?。贤庀叻淞可仙?将使两栖动物的卵无法孵化为幼体 。最有可能受紫外线辐射增强的影响的其他两栖动物,是生活在更高寒、更靠近极地的两栖动物,那些地区的臭氧层最?。狡芏锉匦肷固衾吹鹘谔逦?nbsp;, 结果受辐射量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被破坏 。
环境激素也可能要对全球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责,滴滴涕之类杀虫剂分解的污染物,有可能严重破坏两栖动物的生殖能力,其情况类似于鱼和鳄鱼等水中生物 。事实上已经发现 , 这种环境激素使一些雌性树蛙雄性化,同时也会使另外一些种类的雄性树蛙雌性化,结果 , 这些树蛙都不能生育 。这种在环境中不易分解的激素分子,沉积在池塘湖泊底部的污泥中,被在底部生活的两栖动物的幼体吞入腹中 。这种激素、很小的积聚量就能生效 , 而且极易随风飘散,因此 , 不论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全球威胁 。
下级分类
编辑
变异品种
地球上日渐严重的温室效应不仅使气候出现了奇怪的变化,也使变色的青蛙数量在逐渐增多,很多地方出现了各种橘黄色、白色、甚至粉红色的青蛙,这种现象肯定不是自然界与人类在开玩笑 。
透明青蛙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
2014年6月于日本东京都调布市的一池塘内发现了一群透明蝌蚪 。7月末,透明蝌蚪长成青蛙,长大后皮肤开始泛白,但仍可以看见微黑的内脏 。专家分析其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隐性遗传和突变导致色素异常 。
蓝色青蛙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日本山梨县北杜市展出浅蓝色青蛙
2014年8月,日本山梨县北杜市展出浅蓝色青蛙 。青蛙通常是绿色,10万只青蛙中有可能仅1只是蓝色 , 非常少见 。这只青蛙是山梨县一名4岁孩童水谷叶雨,在田间帮忙收割稻谷时发现的 。青蛙体长约2厘米 , 背部泛着浅蓝色 , 来参观的小朋友均表示“从未见过蓝色的青蛙,非常漂亮” 。相关知情人士分析称,雨蛙(小型青蛙)通常呈绿色,有可能突然发生变异,褪去胡萝卜素,因此变成了浅蓝色 。
北美洲发现多处的畸形青蛙是生活环境中维生素A复合物含量过高造成的 , 其中含有视黄酸,它是一种激素,能控制脊椎动物几个重要方面的发育过程,它的过量也会导致人类的生育畸形 。
在美国,靠近湖泊和河流的湿地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畸形的青蛙,有的只有3条腿,有的前两条腿缺失,有的后腿长了3条或4条 。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环保专家和人士的震惊和密切关注 。对此,有人认为是寄生虫捣的鬼,有的认为罪魁祸首是杀虫剂 , 还有的则认为是臭氧层破坏造成紫外线过多污染环境而致动物畸形 。其中最大的可能是水源污染所致 。可以确认的是水源受到多种物质的污染,包括特殊的杀虫剂、重金属、氯化物 ,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 。
由于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他们一般被视为是环境卫生的准确的晴雨表或指示器 。青蛙在发育时,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致畸物的影响,因而更脆弱 。对于人来说,尽管其胚胎在发育时,受到多种因素的保护,但是通过激素致青蛙畸形的途径也可以影响到人,人类畸变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能致青蛙畸形也一定能使人畸变 ,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
主要危害
编辑
青蛙肉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 , 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多种激素 。
现代医学证明,青蛙肉不但没有特殊营养,吃多了反而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染上寄生虫病 。青蛙一般生活在农田里,庄稼施用化肥、农药较多,农药用量增大和施用不合理 , 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 抗药性的产生又促使农药用量继续增加,青蛙常吞食带有化肥、农药的害虫和水源,农药便在蛙体内蓄积下来,人若食用,农药残毒即进入人体 。农药残毒又会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形成慢性农药中毒 , 导致各种癌变和肿瘤;甚至可能会导致婴儿先天性畸形 。
青蛙还是多种寄生虫病毒细菌的寄主,且烹制也不能完全消除 。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两种、棘腭口线虫、曼氏迭宫绦虫和双槽蚴虫 。人们吃了带有这些带虫的蛙肉 , 该虫就可能在人体内蜕皮转化为第三期幼虫或早期成虫,使人体致病 。寄生虫在人体内游移,对全身各处特别是皮肤、肌肉组织造成伤害;游移时寄生虫停留的部位则形成脓肿结节;游移于神经系统时可引发脑、脊髓的炎症 。国内已有该虫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脊髓炎症而致死的病例 。双槽蚴虫生命力非常顽强 , 即便青蛙肉经过爆炒、油炸处理,也不容易被杀死 。双槽蚴就会在人的腹部、手腕腿肚等部位的皮下组织内寄生,寄生下来的双槽蚴会使周围的人体细胞组织产生一种粘液,面部出现浮肿,严重的产生脓肿 。一旦这种双槽蚴侵入人的眼球 , 引起各种炎症,极易导致角膜溃疡、视力下降,甚至眼睛失明,还会在人的眼睛、肾脏周围等处寄生 。
青蛙是国家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把青蛙肉当做补品或美味佳肴 , 导致一些商贩大肆捕杀青蛙 。捕蛙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泛滥 。人们为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势必大量使用各种农药,青蛙吃了一些侥幸未死的害虫后,农药便在蛙体内蓄积下来 。人吃了过量蛙肉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这样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
关于青蛙的资料,物种简介历史发展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