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的资料,作者简介

《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 。该文章载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6课,该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 。1
原文
蟋蟀的住宅(1)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 , 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 , 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到土底下 , 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 , 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 。出生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 。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材,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 。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 , 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 。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 , 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 。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 。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 。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牛虻诗人” 。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 。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 。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

蟋蟀的住宅的资料,作者简介

文章插图

法布尔终年92岁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 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
3、主要内容是什么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顺学而导品词句 。
1、默读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蟋蟀的住宅 。边读边做批注 。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
3、全班交流 。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 。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比研读,指导朗读,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特点 。)
●学习住宅特点部分,感受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认识课文表达的一些方法,指导朗读 。)
●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
(引导自读自悟,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修建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特点 , 感受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
四、总结谈话,读写结合 。
1、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
2、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
二、积累好词佳句 。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 ,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
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
四、拓展阅读 。
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 。
【蟋蟀的住宅的资料,作者简介】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