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不及”是什么意思

“避之不及”意思:指某一事物不招人喜欢 , 都怕躲闪他都有点慢了而来不及了 。出自《论语》 。
【“避之不及”是什么意思】《论语》 , 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 , 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 , 以语录体为主 , 叙事体为辅 , 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 子姓 , 孔氏 , 名丘 , 字仲尼 ,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 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 , 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 , 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 ,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 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