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排行榜 最好看的体脂率

谁知道各省人的体质排名呢?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介绍,作为反映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国民体质调查为每五年进行一次,第一次调查结果于2000年发布 。本次监测对象为3岁到69岁的中国公民,分为幼儿、儿童青少年(学生)、成年和老年四个年龄段 。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包括体质检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
调查实际涉及245035人(不包括儿童青少年),对调查对象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四个方面的24项指标监测 。另外共有383216名儿童青少年参加了此次监测 。
国民体质首次采用量化衡量
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在2000年数据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国民体质综合指标 。“以2000年为100计算,数值越大表明体质水平越高 。”盛志国介绍,国民体质综合指标是指用量化的标准,反映国民总体体质水平的动态指数,在今后的监测中指标将随着国民体质变化而有所不同 。“每个指标都是取各样本量的平均值测算出来的 。”盛志国说 。
国民体质“东高西低”
国民体质监测的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7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和行政村 。结果显示,有12个省份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高于全国水平,我国国民体质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状态 。
北京市女性体质指数为104.69,高于男性2.69,总体体质综合指数为103.43 。这一标准在全国位列第五,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以106.24和105.70排在前两名,山东、广西的人口体质指数也在北京之上 。

2000年相比,2005年全国国民体质优秀率为13.8%,增加了1.5个百分点,身体合格率为53.6% 。但幼儿体质优秀率降低了1.4个百分点 。
成年人体质
成年人肺活量、握力等下降
以2000年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基准,2005年我国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75,比2000年提高了0.75% 。但国民肺活量、握力等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9.65%,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也降低了0.86% 。
在20到39岁的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其身体形态综合指数比2000年降低了1.27%,各年龄段的成年男性体重数值都比5年前有所上升,成年男性的超重率达到了33.2%,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肥胖率为10.8%,调查中城市男性肥胖也成为主要特征之一 。
在身体机能方面,成年女性和老年人的肺活量普遍降低,老年人的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的身体素质指标也呈明显下降趋势 。
专家分析认为,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上班族人群缺乏锻炼时间,同时压力过重导致的失眠、情绪低落也在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
世界各国体质排行具体不好回答,大致可以按地区:
第一梯队:拉丁美洲,完美的力量与柔韧度结合,速度与力量兼顾,足球巨星的流水生产线
第二梯队:阿拉伯地区,印度,蒙古 。身强体壮,阳气十足,X能力满分 。彪悍骁勇 。
第三梯队:黑人 。比拉丁美洲更强的耐力和柔韧度,完美的体制,但力量稍逊,智商偏低 。
第四梯队: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欧、中欧,北美,以及斯拉夫民族如俄罗斯 。白人,身强体壮,高大威猛,但体质易折,秃头盛行,肾气下降过快 。
第五梯队:拉丁欧洲 。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 。得益于气候和海洋,饮食平衡,但比西欧差一点 。
第六梯队:东亚,中国、日本、朝鲜 。体质偏弱 。其中,朝鲜较强,日本居下 。易病,阳气不足者多 。民族活力不强,体育弱国 。但智力较发达 。
【体脂排行榜 最好看的体脂率】第七梯队:东南亚 。印度支那、马来、印尼 。身体羸弱,体质最差 。但有泰拳等武术加持,暂保民族不亡 。
三千大世界十大体质血域魔体、战神王体、太古仙体、万道剑体、无敌圣体、时空宝体、五行神体、万古龙体、三千道体、仙道神体 。
《三千大世界》是连载于纵横中文网的小说,作者是坟冢冠 。
宇宙无穷无大,世界千千万万 。九天玄女是一个时代的王者,本可长生却意外死去 。历尽数万载生死轮回,第二世是林家千金,她的朋友在死后轮回到另一个世界,而她在无意间闯入其它世界,从此一条新生路 。
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是依托网络基础平台,由网络作家发表的小说 。它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类型 。
网络小说风格自由,题材不限,发表阅读方式都较为简单,主要体裁以玄幻和言情居多 。
网络小说的语法会更近口语并充斥网络流行语,另外除了文字内容,利用符号图案排版等进行变化也是特铯 。
各国国民的体质排名我国和日本国民体质研究之比较
内容提要】对中、日两国的体质研究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两国体质研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体质概念的理解、研究方向、指导思想和评价内容等方面;两国对体质研究的相同点表现在:体质研究均随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逐渐深入;研究对象均由学生开始,逐渐转向全民,并建立了相应的锻炼标准和健身计划 。据此,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质研究的建议 。
【关 键 词】体质/研究/健康/评价/中国/日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各种文明病随之而来,人类健康受到极大威胁,于是健康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体质作为衡量健康的重要内容,也必然受到关注 。许多国家都想通过重视体质研究来解决国民健康问题 。美、日等国在19世纪末就以学生体质测试率先开始了研究,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各国的体质研究均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的发展趋势,从体质的概念、体质评价的内容、体质测试指标的变更等到学校体育的改革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等都各有其特点,本文拟从日本体质研究的比较分析中得到一些启迪,以完善我国的体质研究 。
1 日、中体质研究状况
1、1日本
日本是青少年儿童体质调研资料最全的国家,他们把体质称为体力,并积累了1898年以来100多年的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全部资料,其研究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在此也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以前):战前酝酿阶段 。日本在明治12年(1879年),就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身体活动能力的调查,检测了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下肢围、饮食量、肺活量、握力8项指标,以后又增加了力量(悬垂屈臂)及疾病状况的检查 。1939年为战争所需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民体质测定,以期实现对外扩张政策 。
第二阶段(1945-1960年):战后调整阶段 。日本战败后,为恢复国民健康,对其进行了“体力测定”,分别在1949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7年、1959年都曾以8~18岁男、女青少年为测定对象,进行了跑、跳、投、悬垂及灵活性的测定 。
第三阶段(1960年以后):快速发展与改革完善阶段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突飞猛进,使日本社会向着信息化、国际化、多样化、老龄化方向发展,国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而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环境也为国民体力测定的研究和学校体育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于是,于1963年文部省在对6~9岁学生颁布了《小学低、中年级运动能力测验实施要案》后,1964年开始为10~29岁的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劳动青年颁布了运动测验实施要案 。《要案》中规定,10~29岁的青少年必须进行“体力诊断测试”和“运动能力测试” 。从1967年开始,对30~59岁壮年进行体力测定,并且更加注重国民体质测试的开放性,每年5~6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分别按各自《实施要案》对国民进行统一的体力测定,并由文部省提出年度的《体力、运动能力报告书》,以此公布全国体力测定的概况和结果 。在施行多年后又于1999年进行了修改,施行了新的测试指标 。新的测试指标与过去相比有3个方面的变化:1)减少了测定指标数量 。如10~29岁年龄段的测定指标原来共有14项之多,新的测定指标在各个年龄段只规定5~8项;2)设置了各年龄组通用测定指标是:握力、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3)重新划分了年龄组,分为小学、中学、20~64岁、65~79岁共4段,加大了低年龄段的跨度 。
1.2 中国
我国对国民体质的研究也非常重视,从政府颁布的法规和政策以及领导人的讲话到国民体质测评工作的要求、规模等都能充分体现出来 。本文也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解放前):测试探索阶段 。在近代外国入侵的历史背景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国民体质极度衰弱,从而倡导“强国强民,尚武救国”,并以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重要地位为标志,我国许多学者对部分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主要是形态发育测量)做了调查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测试样本和指标都无法反映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特点 。因此,仅代表我国早期对体质研究的探索 。
第二阶段(1949-1978年):体质研究的酝酿阶段 。在这一阶段,尽管有规模的体质测试有15次之多,共测试了40多万学生,且学校体育也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任务,但此时并未对体质进行明确的界定,它所包含的内容也很模糊,并受当时社会、经济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或缺乏统一组织、统一方法与要求,或测试指标太少,或年龄段不齐等问题,材料难以进行比较,也无法得到代表中国人身体发育特点的综合资料 。第三阶段(1979-2000年):规范化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发生很大变化,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强了对体质的研究,在1979年对全国16省(市)大规模体质测试的基础上,于1985年、1991年和1995年由我国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和卫生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对我国7~22岁学生进行了形态、素质、机能和健康20多项指标的大规模体质调研,同时,每年还进行小规模的抽样测试,且从1979年以后,每5年就对其做大规模测试;1997年还对我国成年人第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体质调研;此后,2000年又进行了有史以来年龄最齐(3~69岁)的国民体质调研,并在测试中增加了问卷调查 。从而加快了我国体质研究的发展,在研究论文的数量、质量、方法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果,并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在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已开始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的指标也从身体运动素质指标向健康素质指标过渡 。这表明我国体质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
2 日本体质研究与中国体质研究的比较
2.1差异
2.1.1 对体质概念的理解的差异
日本和中国对体质的理解大致相同,均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几方面,仅在形式和提法上有所不同 。日本认为体质是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综合 。身体因素指身体的体格、体型、体能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而精神因素指某些心理因素,如意志、气质、智力、判断等 。
中国则在1982年的泰安会议中对体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与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
2.1.2 在科研方向和与社会的联系上的差异
日本有明确的科研方向,有严密的科研计划、多渠道的课题来源,以及专门的学术机构,并通过这些机构和社会的紧密联系,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推动学科不断发展 。
我国体质研究在与医学、生物、遗传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不仅在研究范围上有局限,而且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也显单薄;在社会联系上,也显得脱节,并且还没有一个方便快捷的体质评价系统对社会体育参与者的体质进行测量和评价 。这不仅使体质的科研工作力量显得异常薄弱,而且无法保证体质评价与研究的质量 。
2.1.3 在指导思想和目的性上的差异
日本的体质研究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它将青少年体力测定作为中学体育课法定内容,在每年5、6月进行,倡导“快乐体育”和“生涯体育”,通过“生存潜力”和内在动机来唤醒和激发个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每个学生能要校期间掌握1种以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自觉参与活动的习惯,从而实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真正用强烈的自我锻炼意识去倡导终身体育,通过体力测定来检测锻炼效果,以实现终身健康 。
我国在这一点上不如日本,指导思想在具体实施中与目的不吻合 。我国体质测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其身心健康 。在实践中却把重点放在测试的过程和结果上,仅着眼于大群体青少年儿童或国民体质的整体评价,而不涉及个体评价,甚至个体就不知道自己的测试成绩,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而在学生达标测试中,又将运动素质成绩的好坏与体质水平高低对等起来 。实际上,运动素质成绩好,并不一定体质好 。这就不利于个体合理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也不利于人们更新思想和树立正确、合理的健康观念 。因此,我国在体质研究中,对个体测试结果的评价和激发个体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方面显得不足 。
2.1.4 在评价内容和评分方法上的差异
日本测试内容由体力诊断测试、运动能力测试两部分组成 。在评分方法上采用标准百分,可以反映出个体成绩在集体中的位置,利于设计未来的锻炼计划 。
美国,体质评价内容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柔韧性、身体组成4方面,它随人们对体质内涵的理解而经历了由掌握运动的基本必备素质,逐渐扩大到身体健康所必需的机体适应能力的变化过程 。在评分方法上,采用常摸标准和效标参考标准,能快速判断被测个体某一指标的水平是否适宜,而且能判断个体与他人的差距如何,并决定是否参加锻炼等 。这种评价方法有众多可借鉴之处 。
中国的体质评价内容在5次测试中没有太大改变 。主要分为4部分:形态、机能、素质、健康(健康指标始于1985年),心理评价内容在测试中未曾涉及,但有部分学者在其它研究中作过调研 。在评分方面跟日本有相似之处,也采用百分位法进行评价,但未能建立适合中国人自身特点的健康标准 。
2.1.5 在运用先进科研仪器、设备上的差异
以日本为例,体质研究是筑波大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日本东京体育大学所属体育科学研究所,是日本著名的科技中心,也把体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研究,他们不仅有各学科的专用仪器,还有体力测定与分析的配套的综合性测试仪器,许多仪器都与运算、显示系统相连接,能及时得到运算和分析结果 。我国仪器、设备相对落后 。
2.2 相同性
2.2.1.各国对体质概念的研究都较晚,体质研究的内容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变化,才逐渐丰富起来,并逐步引起重视;衡量体质的指标经历了由身体形态——素质与运动能力——兼顾机能——健康指标,最后逐渐趋于合理化的变化过程 。
2.2.2.各国体质研究的目的均受当时的历史、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研究的结果也对国民健康、经济发展和法规、政策的颁布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也设立了相应的锻炼标准和健身计划 。
2.2.3.各国体质研究的对象均由学生开始,并且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因此,对学生的体质研究都较为系统 。但由于测试仪器、设备、方法的变化和学生是否发挥出真实成绩等原因,在测试的可靠性和评分方法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争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都落后于生理方面的研究,对其体质某些指标下降的原因分析不足,对提高体质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也不足 。在学生体质发展趋势上,各国的研究都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学生耐力素质不同程度的下降,肥胖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
2.2.4.各国体质研究的最终目的都转向全民健康 。目前,普遍认为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柔软性是影响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人们学习和工作乃至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现在,身体健康素质这一概念及其评价指标,包含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柔软性等越来越多应用于各国的学生体质健康乃至全体人群的国民体质健康的评价之中 。在体质研究中也增多了医学指标的探讨,想通过体质研究与健康研究紧密结合和加强与国际的联系来改善各国国民健康 。
3建议
3.1加强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国际间的合作,对各国的体质研究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体质研究在推动人类健康工程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