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频出,医美维权谁来“买单”?( 二 )


在退卡过程中 , 不少消费者反映 , 一些医美机构虽同意退款 , 但只能按商品和服务原价抵扣费用 。 而当初购买的医美产品和服务都是优惠后的价格 。 如按原价计算 , 退款金额缩水严重 。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王惠娟表示 , 首先 , 虽然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对退款如何计算未作具体规定 , 但部分省市自治区地方法规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 在该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应当按照地方法规执行 。 例如 , 《浙江省实施办法》规定:消费者已享受的折扣等优惠 , 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的预付款余额中扣减 , 根据此规定 , 经营者已经提供的服务应当按照优惠价格计算 。
王惠娟表示 , “对于没有地方法规规定或者地方法规规定不明确的 , 可以区分导致退卡的原因 , 如果是经营者自身原因 , 则应按照优惠方案退还预付卡余额 。 如果是消费者的原因导致不能继续履行合同 , 双方应当依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进行协商 , 按照公平合理的方案处理 。 ”王惠娟说 。
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也提示广大消费者 , 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消费频次和消费习惯 , 谨慎选择一次性支付大额、长期的预付卡 。
“最终解释权”成商家杀手锏专家:不合法
人民网“人民投诉”梳理发现 , 在人民投诉、百度贴吧等平台关于医美纠纷的案例一直居高不下 。 今年1-10月 , 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中 , 涉及医美领域案件277件 , 罚没金额1374万元 。
在纠纷过程中 , 不少医美机构拿出“本店保留本协议的最终解释权”作为杀手锏 , 拒绝承担有关责任 , 令消费者倍感苦恼 。
医美机构自主约定对签订的合同具有唯一解释权 , 是否合法?梁嘉桢明确表示 , 这种排除消费者解释权的行为不合法 。
由医美机构事先拟定并重复使用 , 且在签订合同时未与消费者协商的条款 , 属于格式合同条款 。 梁嘉桢表示 , 医美机构作为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 , 处于优势地位 , 当消费者与医美机构方存在两种以上解释的 , 应该做出对医美机构不利的解释 , 即对消费者有利的解释 , 而非医美机构具有唯一解释权 。
在签订医美合同前 , 消费者应如何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权益 , 防止被“套路”?梁嘉桢提醒广大消费者 , 要重点关注医美机构的资质、开展医美项目的范围以及合同条款等三个方面 。
乱象频出,医美维权谁来“买单”?】“消费者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中是否存在免除医美机构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等内容 , 如存在 , 应让医美机构删除这些条款 。 如对方拒不删除 , 建议消费者考虑换一家医美机构 。 ”梁嘉桢说 。 (视频由实习生谭瑭制作)
乱象频出,医美维权谁来“买单”?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