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艾滋病 提高疾病防治意识

本文转自:人民网
编者按:从疾病的预防、诊断到治疗都离不开高质量的诊断解决方案 。 诊断影响着70%的临床决策 , 它的价值正受到空前的关注与认可 。 今年 , 人民好医生重磅推出“诊断的价值”系列专家访谈节目 , 共同探讨、分享并揭示诊断在疾病全周期管理中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 从全球首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例至今 , 人类从未停止过与艾滋病的抗争 , 但目前艾滋病依旧是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 也没有治愈的方法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愿景 。 我们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多远?艾滋病毒的常见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有哪些?感染艾滋病毒后具体会有哪些危害?相关检测方法和价值分别有哪些?
近日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艾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彤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金聪做客人民好医生“诊断的价值”系列专家访谈节目 , 为大众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 科普艾滋病的传播机制和防治策略 。
正确认识艾滋病 提高疾病防治意识
文章图片
正确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即艾滋病毒(HIV)感染引起 。 随着病毒破坏和损害免疫细胞功能 , 感染者的免疫系统会逐渐出现缺陷 。 未经治疗的感染者 , 疾病晚期并发多种严重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的风险大大提升 , 可导致死亡 。
HIV感染不仅严重影响个人健康 , 而且因其传播途径众多 , 对公共健康也造成巨大潜在风险 。 金聪介绍 , HIV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 在我国 , 大部分感染病例经性传播 , 不安全性行为、非固定的性伴越多 , 感染风险越高 。 有必要进行HIV筛查的人群包括有高危性行为史、HIV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与他人共用针具者等 。
张彤指出:“HIV感染早期症状不典型 , 仅通过症状很难甄别是否感染HIV 。 若怀疑有感染的可能性 , 需要尽早进行实验室检查 。 通过及时筛查和尽早干预 , 我们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 最大程度上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 并遏制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 检测是确认HIV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 , 也是临床治疗的前提以及疗效评估的主要依据 。 ”
明确艾滋病筛查方式
HIV检测方式目前已经趋于成熟 , 主要分为筛查检测试验和补充检测试验两大类 。 筛查检测试验包括HIV抗体检测和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 灵敏度高 , 用于尽可能避免有可能发生的漏检 。 目前最新一代的筛查检测试剂不仅可以同时检测抗原和抗体 , 并且可以区分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结果 , 有助于尽早发现HIV感染者 。 补充检测试验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检测试验 , 特异性高 , 用于确认HIV的感染 。
从HIV感染人体 , 到能够在血液或者是体液标本中检测到HIV感染标志物的这段时间被称为HIV检测的“窗口期” , 不同检测方法的窗口期长短不同 。 一是因为所检测感染标志物出现的时间不同 , 二是因为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不同 。 金聪建议 , 选用窗口期更短、更加灵敏的检测试剂 , 可以帮助尽早发现感染 , 尽快地启动治疗 。
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谈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提出的“2030年终结艾滋病”愿景 , 张彤表示 , 要实现终结艾滋病的目标 , 最主要是减少新发感染 。 其中 , 通过检测 , 及早发现感染者是关键 。 要加强科普宣传、增强筛查意识、主动检测 , 是及时发现HIV感染状态的重要途径 。 希望有95%以上的感染者能够及时地被找出来 , 尽早得到抗病毒治疗 , 降低传染性 , 从而降低新发感染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