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哪一首古诗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哪一首古诗中有许多传统节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诗句很好 当我在外打工时才能深刻感受到前两句的深意!

10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文章插图
关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明句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采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宋代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
【10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
缛采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日赐衣》
唐代 杜甫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
《古诗十九首之一 》
汉代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唯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八月十五夜月》
唐代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元旦: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采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清明节古诗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端午节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中秋节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至节(诗词)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10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文章插图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有哪些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
七月七日 。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采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
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 。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
九月初九 。又称重九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 。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 。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 。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