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新冠囤药清单别信!专家:没必要囤!容易吃出问题

近日 , 面对广州不断攀升的疫情数据 , 不少民众开始自发网上寻医问药 , 各种夹杂着中药西药的自制清单满天飞 , 市民也开启线上线下囤药热潮 。 那么这些民间药品清单是否靠谱?方舱医院内的常用药有哪些?疫情防控期间家里应常备哪些药?
12月1日 , 南都采访人员采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琶洲方舱医院医疗队队长温敏勇 。
蔡卫平提醒 , 目前新冠的有效治疗药物有不同分类方式 , 比如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非重症、重症、危重症)划分 , 或者是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抗病毒、缓解炎症)划分 。
疫情期间市民没必要囤药 , 更不能囤处方药 。 如果轻症允许居家隔离 , 可以备一些退热药 , 比如塞来昔布、布洛芬、扑热息痛等 。
网上新冠囤药清单别信!专家:没必要囤!容易吃出问题
文章图片
方舱里的智慧小药房
1
简单按“新冠吃药顺序”
前中后分期吃药不科学
近日 , 一张民间“新冠吃药顺序图”在朋友圈、微信群、微博里广泛传播 。
网上新冠囤药清单别信!专家:没必要囤!容易吃出问题
文章图片
南都采访人员发现 , 网传的用药顺序图共列出8种药物 , 分别为“1号”四季抗病毒合剂 , “2号”风寒感冒颗粒 , “3号”复方氨酚烷胺片 , “4号”布洛芬缓释胶囊 , “5号”连花清瘟胶囊 , “6号”蒲地蓝消炎片 , “7号”和“8号”均为维生素C含片 。 按照图中标示的顺序:前期吃1和2 , 浑身疼吃3 , 发烧吃4 , 中后期吃5或6 , 预防吃7或8 。
广中医一附院急诊中心副主任温敏勇抗疫经验丰富 , 此前曾带队顺利完成支援湖北、海南的任务 。 他提醒 , “方舱医院新冠感染者主要是轻症和无症状 , 轻症是中医药辨证施治及西药对症治疗 , 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 。 此外目前尚未证实维生素C对预防新冠病毒有帮助 , 市民不必惊慌采购 。 ”
据悉 , 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咽干痛、乏力、肌肉酸痛、干咳等 。 温敏勇表示 , 网传图片除了中成药还有西药 , 都属于市民常用药物 , 家里可以常备 。 但中成药使用上一定要辨证选用 , 简单按前中后分期用药不科学 , 也不能混用 , 用错药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
“比如出现发热、头疼、咽喉痛、鼻塞等呼吸道热毒症状 , 可以用连花清瘟;如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寒湿型症状 , 可以用藿香正气丸;如出现怕冷、清鼻涕、白痰等呼吸道风寒感冒 , 可以用风寒感冒颗粒 。 ”
2
网上新冠囤药清单别信!专家:没必要囤!容易吃出问题】香港新冠轻症用药表
不适合内地居民参考
一起被市民大量转发的 , 还有一张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关于纾缓新冠轻症的用药列表 。 表中详细列出出现不同症状时的常用药物名称 , 又按儿童及青少年、孕妇、哺乳妈妈分别说明各类药物的使用风险 , 指导市民开始学会自救 。
网上新冠囤药清单别信!专家:没必要囤!容易吃出问题
文章图片
网传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推荐的轻症新冠患者药物禁忌表 。
该份药品清单是否有参考价值?温敏勇表示 , 这份清单上的药品都是家中常用药物 , 但不适合内地居民参考 , 因为药品管制和名称翻译问题 , 香港药物跟内地本来就有区别 , 完全照表格购药可能找不到 。
另外一个是重复用药的问题 , 比如“布洛芬”和“扑热息痛”有同样功效 , 不能同时用 。 每一种配方都有副作用 , 除非身体有明显症状 , 再按自己确实出现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对应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