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文章插图
1.从国内来看:郑和下西洋调解了矛盾,平息了冲突,消除了隔阂 , 有利于周边地区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稳定和海上安全 , 提升了明朝的威望;
2.从国外来看:威慑倭寇,牵制蒙古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 倡导友好共处不欺弱,对亚非交流影响很大,比欧洲早半个世纪成为航海先驱;
3.从文化角度: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4.从外部来看:探索海洋产业,铺设亚非航线 。促进了中西交流与融合;
5.从对世界的影响来看 , 中国古代海洋事业被推向了发展的巅峰,为人类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亚洲和非洲之间的洲际航线已经开通,为西方人在亚非航行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收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 。第三,航区战略性布局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建立了针对东南亚外国人的全面政治制度 。郑和船队显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军事优势,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明朝领导的朝贡体系规模大大扩大 。
2.经济上,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辟了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材料和技术,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的影响:
1.宣传国威:郑和多次下西洋,带着善意和威望 。30多个下西洋的国家派出使节朝贡,明朝的国威远播 。
2.刺激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后,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的手工业生产 。
3.增加航海知识:郑和下西洋绘制的航海图及其随行人员的著述丰富了中国的航海和地理知识,为东西交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
4.中国人移民的日益增多:郑和下西洋后,史明在国外的声誉与日俱增,华侨的地位与日俱增 , 激发了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兴趣,确立了东南亚华侨的地位 。
5.传播中国的文学一代:郑和下西洋也将中国的文学一代传播到了海外 。西洋各地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各国王子也来中国学习 。
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次航行 。第一次远航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 , 最后一次远航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 , 共七次 。郑和受命出使,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明代所谓“西洋”) , 故名 。
七下西洋 , 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集结在江苏太仓刘家岗,抵达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在开阳停留 。
航行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邦格拉、阿丹、田放、佐法尔、葫芦茅斯、穆古都舒等地,据知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何在?意义
展示国力
世界总图 , 用以证明郑和船队周游世界 。
【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公元1405年后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七次奉命下西洋 , 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到达西亚非洲东海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87年,比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因为明永乐十九年的北京故宫大火烧掉了大部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中国人今天看不到了 。在世界航海史上,他开辟了一条穿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直达航线 。600年前 , 从1405年开始 , 在28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200多艘中国明朝的船只在世界水域航行,访问各国 。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李约瑟博士估计,1420年明朝中国拥有的船只应该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 。今天的西方学者专家也承认,对于当时世界各国来说,郑和率领的舰队规模和实力都是无与伦比的 。说明明初中国国力强盛,中国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普遍朝贡,追溯了盛世汉唐 。
郑和到过30多个国家,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瓦克斯、古里、暹罗、阿丹、田放、佐法尔、休谟、穆古都舒,远至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可能还有澳洲 。这些记录都代表了中国航海探险的巅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和哥伦布早了80多年 。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行距离、持续时间及相关领域都领先于西方,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
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上,有很多海以外的解读 。从长远影响来看,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海外政治干预是操纵马六甲海峡(中国与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支持1409年被郑和授予国玺和皇袍的土匪头子百里米苏拉 。百里米苏拉亲自向中国进贡 , 使她在马六甲沼泽的据点成为日益繁荣的商业中心 。
促进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明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各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次世界性的大事件,从此再无此壮举 。
促进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辟了海外贸易 。燕王朱棣行,为荆南之师 , 夺得皇位,赏赐有功之兵,召众儒生编《永乐大典》,造大船 , 派太监郑和六下西洋,派兵攻越,建京宫 。南方五省纳税,修建武当山道观,历时14年,耗资数千万,导致国库空空虚,报销空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明成祖推动下西洋,扩大海外贸易 。据学者估计,向西开放的政策给明政府带来的收益,至少有黄金二三十万,白银一千万 , 是宋元时期航运公司收入的十几倍 。此外 , 明朝指派的诸侯国,因为可以在泉州、宁波等三个通商口岸进行贸易,所以将芦荟、金镶戒指等西方商品输入明朝 。
影响马六甲
在外交和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包括推翻斯里兰卡王朝和苏门答腊君主,惩治海盗 , 扶植马六甲的一个小渔村,使其成为强国和货物转运站 。
从长远影响来看,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海外政治干预是操纵马六甲海峡(中国与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支持1409年被郑和授予国玺和皇袍的土匪头子百里米苏拉 。百里米苏拉亲自向中国进贡,使她在马六甲沼泽的据点成为日益繁荣的商业中心 。
评价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说 , “15世纪中国人的大航海” 。
梁启超:“如果你看看郑君 , 你会发现,在世界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所谓的大水手比肩 。郑钧下西洋之初,比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早60多年 , 比维果达·马葭(瓦斯科·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早70多年 。顾:为什么葛、魏的成就能使世界开启一个新时代?而郑钧之猛,以郑钧之衰而死?虽然我们的人民从中吃了一点,但他们也想要一点 。那么在哥伦布之后 , 会有无数个哥伦布,在维果达马葭之后 , 会有无数个维果达马葭,在郑和之后 , 我没有第二个郑和 。哎 , 是郑钧的罪!”“郑和之后 , 再无郑和 。”“郑和的事业,其主动,真的是举世无双,英国大师明成祖也是人 。”
孙中山:“是郑和能够在14个月内造出一艘64艘的巨轮 , 载着28000人巡游南亚,向海外示威,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 。至今南洋本地人仍怀念三宝的英雄遗风 , 可以用坚强来形容!”
柏杨:“他们(郑和和张骞)为国家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张骞处在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而郑和处在一个日益道德沦丧的时代 , 所以结局完全不同 。”
太监郑和的一生是中国明朝统治时期海洋扩张政策的“最惊人展示” 。
郑和的成就清楚地证明了中国有主宰海洋、成为海洋帝国的潜力 。东南亚是中国经贸和国防的港口,郑和积极干预内政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建立政治秩序
在外交和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郑和船队在维护总体和平的同时,武力打击斯里兰卡锡兰山国家Alekkunair的统治 。
消灭篡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腊,惩治海盗陈祖义,扶植东南亚史华侨统治的旧港宣威部 。
2.发展海外贸易 。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 , 开辟了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为主 。
3.提高国内产量 。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材料和技术,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比如海外硬木之所以坚硬精细,是因为郑和下西洋进入中国,使中国工匠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硬木经营经验 。
明代工匠在陶瓷生产中 , 以郑和下西洋进口的苏麻李青为着色剂 , 形成了雍、宣的浓淡青花风格,并吸收了伊斯兰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的造型和图案 。
4.宗教文化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三宝垄中文编年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佐证 。
至于伊斯兰教的传入,郑和船队的子船队曾抵达阿拉伯王国,带回了该国大清真寺的相册,从而加强了中国与伊斯兰文化区的联系 。
郑和船队还将佛教传播到海外,布施锡兰山的佛寺碑就是一个例子 。也有人推测,以天妃信仰为代表的道教也随着郑和船队传播到了海外 。
5.扩大朝贡体系 。
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显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军事优势,加上经济利益的刺激,明朝廷主导的朝贡体系规模大大扩大,是一个非霸权的国际政治体系 。郑和也被认为是明朝的和平使者 。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次航行 。第一次远航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 , 最后一次远航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七次 。郑和受命出使,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
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 , 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集结在江苏太仓刘家岗 , 停泊在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开阳[2][3],航行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邦格拉、阿丹、阿拉伯等 。[4]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航程最长、船只和水手数量最多的一次航行 。也是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航海之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航海探险[5] 。但关于郑和船队的航行目的和范围、七次下西洋的评价等史实仍有争议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郑和(1371 ~ 1433),本名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人 , 宝象山村人,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洪武十三年(1380年)冬,明军进攻云南 。马被带进明营,阉割成太监,也叫三宝太监 。因随参加靖南之战 , 赐姓郑,名郑和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七次奉命率领船队下西洋,游历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地(今肯尼亚),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
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有一次 , 郑和船队到达旧港(今苏门答腊巨港)时,突然遭到海盗拦截袭击 。这群海盗的头目是陈祖义 。看到郑和船队全副武装 , 不敢贸然下手,于是假意投降郑和,暗中准备抢劫船队 。郑和及时发现了陈祖义的阴谋,立即部署对策 。陈祖义带领百姓抢劫时,指挥士兵打败海盗,杀了五千多人,烧了十艘海盗船 , 俘虏了七艘,活捉了陈祖义 。
据明代《郑和传》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共有63艘 , 其中最大的一艘长44英尺,宽18英尺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相当于现在的长151.18米,宽61.6米 。船有四层,船的九根桅杆上可以挂12面帆 。锚重几千公斤,起航需要200人 。一般来说 , 这艘船可以容纳数千人 。可以说,郑和船队是一个以宝船为主体,以马船、粮船、船艇、战船等为辅助船只的大型航海船队 。郑和船队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方式进行组织,是当时世界上一支强大的海上机动编队 。英国李约瑟博士综合分析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后认为:“明朝的海军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亚洲国家 , 甚至比同时期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强,以至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比不过明朝的海军 。”
郑和到过30多个国家,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向鹏、真瓦克斯、古里、暹罗、阿丹、田放、佐法尔、休谟、穆古都舒 , 远至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 , 可能还有澳洲 。这些记录都代表了中国航海探险的巅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和哥伦布早了80多年 。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行距离、持续时间以及相关领域都领先于西方 。
郑和下西洋是国家行为,其历史意义有着航海之外的多种解读 。在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郑和时代,中国真正承担起了文明国家的责任:强而不霸,向友好国家播撒善意,宣传奖励,厚积薄发 。”
以上说明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